【篇一:我家的春节】
刘行健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作为地地道道的上海人,我们的春节自然是要与其它地方不一样。我们家的春节也是如此。
过年前,我们总是要把家收拾得干干净净,迎接新的一年。当然,我们也要去超市利采购年货。
除此之外,我们家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小家俗——自制蛋饺!蛋饺是金黄色的,形似金元宝,寓意着财源滚滚之意。每逢过年,父亲总会做许许多多的蛋饺,够我们吃上好几天。不仅如此,父亲作蛋饺的方法也令我惊叹不已。可以说,这种方法是独一无二的。
先将几个生鸡蛋磕破倒进碗里,拿出一个大勺,在火上慢烤,再拿出一个小勺子,舀一勺鸡蛋倒入大勺中。神奇的事发生了,鸡蛋正在劈里啪啦地叫着呢,父亲晃了晃勺子,鸡蛋竟然慢慢地变成了一张蛋皮!将肉米放进去,包上,一个蛋饺就做好了!几个小时下来,盆里的蛋饺堆成了一座小山。我问过他,为什么不直接买呢?父亲说,这是我们家的家俗,自食其力,也算是传承了老祖宗的手艺。
到了除夕夜那天,在饭桌上,“事业顺利”“健康长寿”成了我们最常说的祝福话。不过,在除夕夜上,最叫人惊喜的,不是春晚、不是年夜饭,而是父母不经意间拿出的压岁钱。之所以叫压岁钱,是因为“岁”与妖魔邪祟的“祟”发音相同,因此被认为可以镇压住妖魔邪祟,保平安。想象一下,饭桌上,大家正吃着饭呢,突然,一个红包出现在你的眼前,这怎么能不叫人惊喜呢?每次拿到压岁钱,我都小心翼翼地打开,仔仔细细地数一数,然后交给母亲保管。我管这叫“利复利”,等我成年了,留在母亲那儿的钱将会是我的“第一桶金”!
过了除夕,初一吃汤圆,团团圆圆;初二去外婆家,给外公外婆拜年;初四拜财神,财源滚滚——这些,都是我家的家俗,也是上海人民独有的习俗。我希望,这种习俗——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春节习俗,能一直传承下去。
【篇二:家乡的味道】
唐子尧
糍粑是一团晶莹雪白的模样,是一口香甜糯滑的味道,是一首醇厚浓郁的家乡的诗歌。
牙牙学语的幼童,背着书包的小学生,在公园里打着太极拳的老爷爷,提到糍粑,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滑滑甜甜的感觉呢。把泡了一整天的糯米沥干后,放入蒸笼里,糊糊涂涂蒸上一锅,让它在锅里喷气似的冒着轻烟。单看那叹气样,闻闻那股清香,就能够咽上三口以上的唾沫,何况是,大口大口地咬着,大块大块的朝嘴里塞呢!
在家里的我,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一个人进进出出厨房,看到那一大锅正在冒着白气的糯米,石臼和杵棒已经预备整齐,摆在院子里好久了,但外婆总是说时间还早。
外婆正拿起锅盖朝锅里看,锅里的米也散发出一阵清香。
“外婆,外婆,要到什么什么时候才……”
“要到一个半钟头后!”我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蒸锅里的糯米饭,还在有气无力地叹气。
过了好一会,外婆才把糯米饭从锅里拿出来,放到石臼里,并把石臼和杵棒拿到了院中,并叫来了舅舅和姨父让他们用杵棒用力捣着糯米饭。
“外婆,外婆,等一下我要吃五个!”我盯着舅舅和姨父在捣的糯米饭,怎么现在一个饭粒都看不见了,成了一个像面团一样的团子。
“外婆,可以吃了吗?”“不行!”外婆慢条斯理地说:“现在虽然看着光滑,但是,实际上吃起来还是粗糙的,还要继续打。”
一个小时过去了,终于外婆说“好了,现在可以拿出来了。”两个人用手把团子从石臼里拿了出来,撒上黄豆粉,把一大块团子分成小团,压平。
晚饭就是糍粑,饭后,懒懒地躺在沙发上的我,头靠在妈妈腿上,肚子已经鼓成了一个球,还砸吧着嘴回味着那香糯的滋味。
【篇三:家乡风俗】
陶俊宇
说起家乡的风俗,立刻映入脑海的,一定是过年几个小朋友一起吃烤年糕的情景了。我们家过年吃完年夜饭各家各户的孩子们就开会了。大家都在一起放鞭炮。这些都是年夜饭后的事了,而今天我主要就讲讲吃饭前的事。
在吃年夜饭前呐,可谓是所有的“子”都到了一块儿了。什么吃的圆子、枣子、松子,还有孩子、妻子。而这时爷爷奶奶坐在凳上,别提有多高兴了,看着这子孙满堂的场景笑得都合不拢嘴。傍晚,“巧妇”们开始忙活了,而我们最小的孩子们就开始“狂欢”了。我们老家用的还是土灶,在生炉子前,每家每户的孩子都偷偷地抱一堆柴火出来了,找一片没有杂草的石板上堆了起来。然后每家每户的孩子都自带一块年糕,然后我们这些“哥哥姐姐”们就用个火钳夹一个“烊头”然后往干柴上一放火就点燃了。然后“分工”很明确,最小的去把火钳头洗干净,七、八岁的就帮忙添柴,我们这些最大的就开始烤年糕了,比我们小的就在一边玩什么放鞭炮啊,丢沙包啊都有。最调皮的王奶奶家的小孙子,把那种一落地就炸又没什么危险的炮就往我们边上扔,吓得我表姐都跳起来了。记得去年还是前年我带了个耳机去一边听歌一边给那帮“小祖宗”们烤年糕吃。可是我和我的表弟表姐头就大了,一手拿一个重死人的火钳还不能让年糕烤焦了。因为火蹿得很高所以我腰得弯到一半,我一边干着活一边听音乐还能缓解一下我那酸痛的腰,结果音乐一下变成了“这是什么呀”“是耳捂子吧?”“一定不是,还有根线呢!”“也许是会自动加热的耳捂子呢!”“啊呀,哥哥你告诉我们吧!”“还有年糕好了没呀?”
刚烤好的年糕又软又香,小孩子们很是喜欢,这就是我们乡里的习俗,这年糕的香味,我仿佛现在都闻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