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

2021-09-28 07:39:53
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

【篇一:腊八节】

符依涵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一到,就意味着春节越来越近了。腊八节是我国腊月重大的节日之一,也是佛教盛大节日之一。腊月是年岁之终,腊月初八这天中国人全家老小坐在一起喝腊

八粥、制作腊八蒜,开开心心过大年。

在古代宫廷里腊八节这天皇帝、皇后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保佑他们平平安安。

相传,腊八节还跟纪念英雄岳飞有关。当年在朱仙镇,岳飞率部抗金,赶上数九寒天,老百姓们争相送粥,岳家军饱餐一顿后得胜归来,这天正好是十二月初八,岳飞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每到腊八便用杂粮豆果煮粥来缅怀他,最后成为习俗。

一说到腊八节,大家便会想到腊八粥。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腊八粥的传统食材包括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和各种豆类。腊八节喝粥的习俗来源于佛教。据说,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是佛祖释迦摩尼的成道之日,古印度人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苦难,也为了纪念佛祖在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这天以吃杂拌粥作为纪念。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米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到了宋代,民间逐渐形成在“腊八”当天熬粥喝喝粥的习俗,并一直延续至今。

我们家每年过节也有喝腊八粥的习惯,腊八前一天,外婆会把五颜六色的谷物放进水中浸一夜,准备着第二天腊八节的到来。清晨,我被“啪拉、啪拉”的声音惊醒,是外婆把浸好的谷物扔进锅里。它们就像一条条浮翠流丹的小鱼儿都不甘心的争先恐后地往水底窜去,不一会,腊八粥就煮好了,刚出锅的腊八粥热气弥漫,香起席卷,就像一道道波涛扑面而来,沁人心脾,炸开了的豆子有的仿佛咧开了嘴冲我笑,有的仿佛眯着眼睛打量着这个世界,还有的像是没有睡醒,在水里打几个旋儿。一个个肥大的红枣就像玛瑙一样,我吃着腊八粥心里热腾腾、暖洋洋地,这寓意着美好的一年即将开始。

一碗腊八粥就像一块雪白的毫无瑕疵的暖玉上,镶嵌着色彩斑斓的鹅卵石。犹如一副“民以食为天”的画卷,让人欣赏了之后忍不住吞咽着口水,也体现了民众爱戴英雄,崇敬及对神明的信仰,更表现了人们过节日的风俗传承到现在的薪尽火传的精神。

【篇二:春节的习俗】

朱浩铭

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同时也是全家人团聚的日子,这也是每个在世界各地的华人欢庆的日子,今天我就来介绍这个传统节日的习俗。

首先,关于春节的起源说法很多,其中最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禹舜时期兴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继天子位,他带领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

春节就是农历新年,与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是中国历史最悠久最热闹、盛大的传统节日,家家户户无不庆祝。春节的习俗数也数不清,如备年货、贴春联、剪窗花、年夜饭、放鞭炮、烟花、庙会、赏花灯、压岁钱等等。在这里只介绍几个有代表性的。

先从除夕夜开始。除夕夜是正月初一前一天。除夕那天基本家家都备好了年货。大街上十分热闹,家家赶做年夜饭,到处都是饭菜的香味,门外贴上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色日夜不绝。在外上班的人没有特殊情况都要赶回家和家人一起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人会去睡觉,而是围坐在一起,一起守岁。大家一边吃饭一边看“春晚”,以至于守岁的时光不那么单调,充满着浓厚的节日气息。除夕就这样热闹地度过了。

到了大年初一,要做的事可就更多了。每家每户都会贴上火红的春联,每个人也都会带着礼物走亲访友,不亦乐乎。在春节,小孩可是最开心的了,在大人们走亲访友时,孩子们都可以收到很多“红包”。

大年初一的下午到夜晚,大家都会去庙会赏花灯。赏花灯最好的去处就是豫园啦。一进入豫园,大波人潮涌动,一眼望去,似乎一点缝隙都看不到,全部挤满了乌压压的人群。春节的九曲桥,别说上桥了,就算进入九曲桥也要费上不少功夫。到了桥上,即使人流如潮,游客们也都兴致勃勃地欣赏桥两侧五彩缤纷的花灯,并且拍照留念。九曲桥的花灯有好几处具有代表性的古代传说,同时也会有当年的生肖所应运而生的主题灯组,也同样精彩纷呈,使人流连忘返。

春节总是热闹非凡,也是一年中最欢乐的时光,春节的习俗还有许多许多,三言两语也说不完,可见中国人对春节的重视,其实家人的团圆就是春节!

【篇三:家乡的风俗】

吴彦辰

我的家乡比较传统,重视传统节日,也有隆重的风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可在我们那,百里都不用。用家乡的老话叫:“村头吃饺,村尾舞龙。”

在众多的节日里,我最爱端午节,爱那端午浓浓粽香。端午节是为了大诗人屈原创立的。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人们为了不让鱼吃他的尸骨,做了粽子投入湖里给鱼吃。(也有说为了让屈原在阴间也能吃到饭)。人们还划龙舟驱赶鱼群。

我的家乡重视传统节日,端午节当然更是大戏。

五月初一,端午已悄然来临。大人们“兵分两路”,一路去买红枣,一路去买粽叶。每个人都是满载而归,笑脸相迎,一派和和气气的场景。五月初二,包粽子啦!老人们个个一大早起床,精神抖擞,仿佛重返二十岁。熟练的拿起粽叶,摆好位置。一勺米,一勺红枣(我们村的传统吃红枣,村尾是赤豆),再一勺米,然后用粽叶盖好,最后用线捆起来。有意思的是和我外公一起长大的发小,竟然粽子包法不一样!外公包的粽子是三角形的,他的确是长方形的。让我瞬间怀疑他们60年的友谊。

小孩也没有闲着,普通人家划不了龙舟,那就“画”龙舟。孩子们三两成群聚在一起,幻想着心目中的龙舟,用画笔——艺术的形式——来喜迎端午。

初四的上午、下午,都为布置室内的环境在努力。孩子们画的画挂在了房梁上展出。邻居饶有兴趣的来串门,为布置出谋划策。孩子们却在各自比较着龙舟作品。各个自封天才画师。要争“端午最佳小画手”。在外地的青年也会在下午赶回家,与父母共迎端午的第一缕阳光。

端午来了!早晨,吃粽子——这没什么好说的——;中午大吃大餐(这里解释下,大餐里也有粽子);晚上还是大餐。虽说粽子不可缺少,但只有粽子也太单调了,一桌好酒好菜必不可少。五月初三,一整天都上街买菜。究竟要准备几道菜,有说6道,有说8道。还有怎么个摆法,有说园形的,寓意圆圆满满;有一字摆开,寓意一帆风顺。

这天除了三餐呢?当然是:玩!一家人齐聚一堂,老人们约上发小共玩儿时游戏,回忆童年。有孩子的就一起玩亲子互动游戏,以(拉)进父母与孩子的心灵距离。而高考完后的青年,老人们会表扬,夸他们是新一代的青年。在一篇夸赞声中,大家笑意更浓……

我们家乡的端午节,是在一种充满亲情的情景下渡过的,这能增进友谊,忘却伤痛,令人神往。

【篇四:家乡的春节】

陈语萱

往年的春节,我会和我的家人们在一起开开心心的聊天。而今年的春节却让我更加想念我的家乡了。

我的老家在湖北黄石,从名字上看没有什么特色。但说的话可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呢。在老家的年夜饭里少不了鱼这一佳肴——这也是家乡的一个风俗。黄石临江,在江边你总可以看到几个钓鱼人一动不动,或坐或站静候着鱼儿们上钩。运气好的时候总是能钓着一条近两米宽的大鱼,等回到家还活蹦乱跳的。清理好鱼后或整个放在锅里从白天炖到晚上,或剁成肉糜做成鱼丸,不仅是那些小孩子们爱吃,连大人们看了都馋涎欲滴呢。

另外还有几道菜。把鸡蛋和面粉和在一起,包上一些肉或是菜,再挑选其中一个包上花生做成金灿灿的蛋饺。吃到花生的人在下一年就会过得红红火火,好运()呢。难怪,在除夕夜大大小小的孩子们都争抢着吃蛋饺呢。还有珍珠丸子,看上去晶银剔透,吃起来软软糯糯,令人垂涎三尺。

最令人激动的还是发红包和守岁了,这是我们家乡的风俗,也是中国春节的风俗。吃完年夜饭后,爷爷奶奶和其他的长辈亲戚们都拿出了红包,小孩子们就已经迫不及待了,急忙向长辈亲戚们说着祝福词,拿到长辈们红包就笑嘻嘻的开始数钱。而我们家却就不一样了——谁说的祝福成语多谁就拿的多。每次我们都绞尽脑汁来想祝福词,但实际拿到的红包还是差不多的,不过虽然每次都已经知道结果,但我们还是一样的开心。

最后就是守岁了。大家一起跟着春节晚会里的歌曲旋律唱唱跳跳,看着幽默的小品。如今科技发达了,大人们在手机上互相打电话拜年,小孩子们在手机上抢着红包。哪怕已经是深夜时分了,茶几上也有一个小转盒,里面装着芝麻饼,麻球还有各种各样的小零食,孩子和大人们都可以随时拿来吃。平常的夜晚寂静无声,除夕夜的晚上哪怕下起了鹅毛大雪也会有人拿着鞭炮和烟花,时不时会听见噼里啪啦的响声,还有的时候会感觉到天空微亮,抬头一看是亮闪闪的烟花在天空中绽放,还有时会传来阵阵歌声。在歌声与鞭炮烟花声中,新的一年就开始了。

第二天早上一起来,你就会听见阵阵鞭炮声。那是人们在欢迎拜年的人到来而送的“礼物”呢。

再过几天,春节就已经到了末尾,而过年时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令人(换一个词语)。

《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