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热闹的春节】
胡文滔
春节,伴着冬天的脚步悄悄来临,和我们欢聚在一起。你看,家家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户户都挂上了喜庆的红灯笼,店铺里也摆满了红红的鞭炮、红红的红包……中国红,在这一天可谓是最受欢迎的颜色了,整个世界都喜气洋洋,红红火火。
作为中国的传统佳节,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春节这段日子,人们就像蜜蜂一样,忙碌起来了:晒腊肉、腌咸鱼、晒腊肠……还要为孩子们准备新衣服,压岁钱,希望他们来年学习更上一层楼,天天开心。虽然有些累,但每个人都开心地笑着,流露出幸福的神色。
大年三十了,一家人忙里忘外,做着团圆饭。而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则是点鞭炮,放烟花。听着一声声烟花划过天空的声响,打破了平常一样夜晚的寂静,无数的烟花在空中绽放,幻化成了各式各样的花样,描绘着除夕之夜的美好画面。夜晚的天空顿时在黑色的幕布上绣上了几朵美丽的金丝花儿。
“吃饭咯!”“我要吃鱼丸”,“我要吃鸡腿,还有腊肠”……除夕的桌面上摆上了满满一桌好吃的食物:年年有余、节节高升、团团圆圆……每一份食物都被赋予了美好的祝福。
孩子们吃着,笑着,嘴里还嚷着:“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在大人们宠溺的笑容里,欢天喜地的接过红包,悄悄心里盘算着又该买点什么?又该挑些什么?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烟花盛放、鞭炮响亮,在一家家其乐融融的欢声笑语中,过年的气味已弥漫空中,沁入心田。
【篇二:拜年红包】
朱金禹
从除夕夜的挑烟花、放鞭炮、拿红包开始,春节就在这一片热闹中进入了高潮。到了大年初一,家家户户开始走亲访友,我家也不例外。
新的一年,每家人都要出门去联络感情:看看朋友们最近的状态,祝福亲戚们在新的一年继续顺心如意。听说我们老祖宗当年拜年时,还要互相送拜年帖等祝福的东西,可现在已经没有那么多繁文缛节了:提着好吃的好玩的,到最亲密的亲友家坐一坐,玩一玩,大家就开心得不得了了。
我们小孩子也可喜欢拜年了,因为这个环节往往伴随着我最期待的发红包时刻。
开始发红包了。小孩子们各显身手的时候就到了。
哥哥一边说“不要”,一边把红包往他那边拽去,还是最低级别的。姐姐在她妈妈“慈爱”的目光下铁口铜牙,威武不屈,死活不要,可大姨刚走,就到处找刚刚要给她发红包的人讨要红包,拿到红包后还冲我们开心地呐喊:“我终于可以买包包了。”这演技,杠杠的。
而我就属于“稳扎稳打”型选手,每年都死皮赖脸地找长辈们要。多说几句吉祥话儿,多鞠几次躬,多作几次揖,和蔼可亲的长辈们就把红包递到我手上啦。大功告成,我就会躲到一旁,偷偷打开红包:数!钱!了!
虽然现在我们小朋友收到红包只顾数钱数得开心,可是我知道,以前的小朋友收到压岁钱,可不是拿里面的钱去买好吃的好玩的。他们用红色的纸包裹住几枚铜钱,是为了压住一个专找小孩儿麻烦的、叫“祟”的怪物,保护自己的平安健康。
虽说,故事里的妖魔鬼怪都是虚构出来的,但是从古至今长辈对我们的祝福、宠爱和关爱都是真真切切的。这份诚挚的祝福,也会萦绕在春节这团圆欢乐的气氛中,一年一年地传递下去。
【篇三:五色缕】
羅超
端午节,在我的家乡没什么特别的风俗,就那几样——吃粽子,插艾草,和家人坐在一起团圆吃吃饭罢了。唯一让我觉得有些与众不同的,就是在端午节那天每个小孩手上都要系一条丝线——五色缕。
五色缕,说白了就是五种颜色明艳、鲜亮的丝线纠缠在一起,编成的五彩的首饰绳。将它系在孩子的手腕上,有祝福小孩儿避灾免难的意思。
这些道理都是老一辈传下来的,深究起来却也不知道到底是从哪一辈来的,仿佛是自然而就有的。
这五色缕还有一个讲究,那就是只能在雨天解下来,解下后只能扔进流动的河水里。如果随意摘下,随意丢弃,就会给自己带来不好的运气。
记得小时候,我把五色缕戴腻了,觉得玩耍时碍手碍脚,不够帅气,便提前解了下来,随手扔进了垃圾桶里。本以为这件事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掩埋过去了,没想到还是被眼尖的奶奶发现了,毫不留情地将我痛骂了一顿。唯一庆幸的是,除了被臭骂以外,那一年,我身上并没有发生什么糟糕的事情。
如今我长大了,周围的小孩也不再在端午节带什么五色缕了,但这个特殊的风俗,却一直铭记在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