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自有黄金屋”,自古以来人们总追求着大富大贵,却忘记了书才是人的最大财富,真正将书本融入生活的已是沧海一粟。近日,医院的“清流哥”确实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读书。
有人说书像富有生机的避难所,逃脱人间疾苦和生活的忧虑,在我看来也不尽然,读书更象征着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七大罢工工人领袖施洋,幼年家道贫寒,买不起油灯,便道村里古寺的长明灯下读书;在《平凡的世界》中,主人公孙少平即使在黄原的破窑洞里,在一天的疲惫下也会借幽暗的灯火,读上一些。读书不分场所,一个人如果愿意在任何时候都携带一本书,并津津有味地读上一些,尽管生活多苦难,也不会向生活低头。
对于读书,就自己而言,更像是一种任务,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我们这不叫读书,叫浏览,当时印象深刻,过几个月便烟消云散。对此,我以为读书应该时时温习看过的内容,做到“温故而知新”。同时,在看书的过程中应不忘做些批注,写下自己的理解,第二次回过头看是又是一番滋味,真正做到开卷有益,但这仅仅是一种读书方式。例如我国作家老舍,他在读书时采用印象方法,印象甚佳会使他欢喜,从而反复揣摩;我国数学家华罗庚采用厚薄法由厚到薄,扎扎实实地彻底清楚;鲁迅的跳读法等等。由此可见,读书的方法不唯一,我们的读书不应循规蹈矩,而应该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样才有效。
读书像水的循环,周而复始,又永不停息,因为知识无穷无尽。闲暇之余,捧上一本书,能让我们握住“救命稻草”,也许将来也能做海边的“拾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