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每当吟诵起这句诗,就会想起端午佳节。端午节又叫端阳节、娃娃节,是中国传统的四大节日之一。
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一大习俗。传说爱国诗人屈原因担心国家破裂而跳入汨罗江,为了不让鱼虾吃他的遗体,善良的人们把糯米投进江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种投米入江的做法逐渐变化成吃粽子的习俗。
每到端午节前,人们都愿去河边采新鲜芦苇叶回家包粽子。包粽子先要把洗净的芦苇叶卷成喇叭形,在里面撒上糯米、红枣、豆子等,然后再用多余的叶子把喇叭口封好,用棉线系紧,一个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放在锅里蒸一蒸,那诱人的香味会悄悄飘满整个房间,让人垂涎三尺。心急的小朋友是等不及粽子完全变凉的,他们经常会一把抓起还热呼呼的粽子,三下两下拉开棉线,扯下黏糊糊的芦苇叶,一口接一口咬起来,嘴里还不停发出呼呼的吹气声。不一会,一个粽子就被“消灭”掉了。往往到这时,他们才会发现小手上像涂了胶一样黏,拿什么黏什么,哪也不敢碰,那种感觉实在让人忍俊不禁。
除了吃粽子,端午节还有许多有趣的习俗,系长命缕就是其中之一。长命缕通常用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的丝线编成,十分好看。长命缕代表着长辈对孩子的祝福,一般要从五月五带到六月六。传说在六月六那天,如果你把长命缕解下来放到屋顶上,就会有喜鹊把它叼到天空搭成彩桥,那就是牛郎织女七月七相会时走的那座桥。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在纪念屈原的同时,这些有趣的习俗也给端午节增添了许多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