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在乡下过春节
小作家:徐沁妍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新年第一天,是中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历来,我国各地都会用不同的方式来庆祝春节。比如:祭灶、除尘、贴春联、守岁、放爆竹、舞狮……
每年,我们一家都会回到爸爸妈妈的老家过春节。今年,我们一家是在常州乡下外婆家过的春节。
除夕那天一大早,外公外婆就忙起来了:打扫卫生、祭灶、贴春联、杀鸡杀鱼……我和弟弟也没闲着,帮着妈妈包馄饨,因为除夕中午吃馄饨。一个个馄饨就像一个个元宝。妈妈说,过年包馄饨意味着包住福运,而吃馄饨就是希望过上好日子。晚上,外婆又为我们准备好了一大桌丰盛的年夜饭。外婆说,鱼是年夜饭必备的菜,而且还必须要有剩余,寓意是“年年有余(鱼)”。
吃完年夜饭,就是放烟花的时候啦!等外公在外面放完了爆竹鞭炮,就轮到我们小孩上场啦!我和弟弟各手拿一根长条状的烟花棒,等爸爸点燃了顶端的火药线头,烟花就像水管里的水一样喷了出来,绚丽多彩,光彩夺目,美丽极了!我们拿着烟花棒玩出了很多花样:洒烟花雨、画烟花圈、写烟花字……烟花慢慢地绽放着,我们好像置身在花丛中一般,心里乐开了花。
晚上八点不到,我们就早已备好水果零食守候在电视机前了。“春节联欢晚会”应该是那晚人人必看的节目了吧。爸爸说,他们要坚持观看到第二天也就是新年第一天凌晨,除夕熬夜到新年的到来,那便是“守岁”。
新年第一天早上,外公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放“开门爆竹”,寓意“开门大吉”,希望新的一年生活红火美好。而我们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给长辈拜年啦,说几句新年祝福语,长辈就会给我们发红包。新年第一天,我得到了很多大红包哦!
我喜欢在乡下过年,喜欢那热闹的气氛和浓浓的年味!
篇二:难忘的元宵节
小作家:王旭苒
令我最难忘的就是2020年的元宵节。
2019年的元宵节和好朋友一起去夫子庙看花灯,2020年的元宵节却只能看家里的两个小灯笼;2019年的元宵节去梅花山赏花,2020年的元宵节却只能在家一日游。为什么今年的元宵节跟往年的不一样了呢?
今年春节期间,湖北武汉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这疫情迅速在全国蔓延,为了抗击疫情,我们只能宅在家里过元宵节了。不过,元宵节虽然不能出门,我还是很开心。
一早起来,妈妈就在厨房忙开了。“妈,你干嘛呢?”我探头问道。“包元宵啊!”妈妈回过头,笑着对我说。“我也想包元宵。”就这样,我跟妈妈学了起来。两手轻轻地把一小团糯米面压成面饼,左手托着面饼,右手挖一勺芝麻馅儿放在面饼中央,再把这面饼往中央一捏,捏成一个小球,接着放在手心慢慢搓圆,一个元宵就搞定啦!太有成就感了!妈妈把元宵倒进锅里煮,闻着芝麻馅散发出香味,我口水都要流出来了。不一会儿,一碗热腾腾的元宵就摆到了我的面前,白白胖胖的,看着就可爱,吃起来更是格外的香。
吃完早饭,我们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生活。爸爸妈妈改文章,我就静静地看会儿书;爸爸妈妈准备课件,我就上我的魔方课。空余的时间里,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玩“24点”,下五子棋,还蛮有趣的。现在我的棋艺小有长进哦。
到了晚上,我们坐在沙发上,一起观看元宵晚会。可是,今年的元宵晚会没有了以往绚烂的歌舞、嘻哈的小品和相声,只有严肃的诗朗诵,致敬抗击疫情的白衣战士。
今年的元宵节格外不一样,我真希望能早点踏出家门,看看盛开的樱花啊!
篇三:跟着古诗过春节
小作家:王思齐
今年的除夕之夜,我们全家吃过团圆饭之后,因为疫情不能出门,我闷闷不乐。妈妈神秘地告诉我:“除夕有一个有趣的习俗,咱们体验一下吧!”
我一听,便来了兴致。妈妈首先教我读了首宋朝诗人范成大的《卖痴呆词》:“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买。”妈妈告诉我,“卖痴呆”正是宋朝吴中地区的除夕习俗。
在弄懂了大体意思之后,我便学着1000多年前宋朝苏州一带的孩子在守岁。快到12点了,我拿着“平板”当作“锣”,在房间里一边跑,一边敲,大声吆喝着:“卖我的痴啦!卖我的呆啦!谁来买呀?”可是,跑到了大房间,又跑到了小房间,爸爸妈妈只在那里笑,就是不买,无奈没卖掉。我非常失落,耷拉着脑袋坐在沙发上。这时,爷爷终于忍不住了,问我:“王思齐,什么价钱?我买!”我一听,高兴得眉飞色舞,连忙说道:“爷爷买,不需要用钱,可以赊账!”就这样,我成功地在除夕夜把痴呆转送给别人。太好了!新的一年,我一定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妈妈还告诉我,在广东,从明朝开始,也有类似的传统习俗,叫“卖懒”,“懒惰”的“懒”。在年三十晚上,小孩子们就要去“卖懒”。他们手拿一个煮熟的红鸡蛋和一根细细的、长长的寺庙中用的线香,一边走一边唱,“卖懒,卖到年三十晚,人懒我不懒!”来到村子旁边,小孩子围着巷子转,把那支香插好。剥下蛋壳放在香下,把鸡蛋吃掉。蛋壳留下来意味着懒惰从此“卖断”,祈求自己在新的一年长得更加聪明伶俐。
“卖痴呆”和“卖懒”的习俗,我第一次听说,觉得特别有趣。妈妈说,这些习俗会使春节充满浓浓的中国味,越来越有意思!真希望明年能和小伙伴们一起体验这些有趣的习俗!
篇四:我记忆中的重阳节
小作家:李梦涵
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敬老节。因“九”是数字中的最大数,且“九九”与“久久”同音,所以赋予有天长地久、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自古以来,关于重阳节的古诗有很多,每当读到王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两句诗时,我便想起了家人团聚,登高望远,想起了那个和外婆一起度过的重阳节。
还记得2019年的重阳节正好是周末。前一天晚上,我们全家商量好第二天一早陪婆婆爬紫金山。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伴随着小闹钟清脆的铃声,我揉了揉眼睛,“嗖”的一下子从暖和的被窝里爬起来,迅速穿好衣服,急匆匆地洗漱好、吃完早点,就跟着家人一起骑车来到了紫金山下。
刚进入竹林,我就发现已经有一些老爷爷老奶奶下山回来了。“天呐!这么早!我已经很早起床来到山脚下了,可他们居然这个时候就下山了啊!”我心里暗想。这次是我们家第一次在这特别的日子里集体出动,陪着婆婆一起爬山。一路上,听着山中鸟儿的叫声、路人的歌声和小朋友的欢笑声,我们很快来到了半山腰。此时,我已经筋疲力尽了。可抬头一看,婆婆已经走出老远。我喘着粗气:“婆婆,您等等我们呀!”婆婆却假装没听见,继续和妈妈一起往前走。于是我拉上爸爸一路小跑,眼看就要追上婆婆了,可我却被一块大石头绊了一跤。
爸爸吓坏了,婆婆和妈妈见状,迅速停下脚步,跑到我的身边扶起我,轻轻弹了弹我身上的灰尘,问道:“怎么样,摔疼了没?”我委屈地看了看婆婆,还是忍不住掉下了几颗金豆子。可我看着马上就要到达紫金山天文台了,还是咬咬牙,一鼓作气登上了紫金山的最高处。
这次重阳节登紫金山,让我明白了,重阳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个家人互相关心的日子。这个重阳节我过得别有一番滋味。
篇五:难忘的春节
小作家:张清晨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华四大传统节日。
春节习俗有很多,如除夕守岁、贴春联、放爆竹、吃饺子、给压岁钱……今年春节,最令我难忘的就是我们全家欢聚一堂包饺子。外婆负责和面擀皮,妈妈负责调馅,我和爸爸边学习边打下手。我也学妈妈的样子,一手托饺子皮,一手放进馅后捏边。虽然我也努力想包成弯弯的月牙形状,但还是不够漂亮,可总归是将馅包进去捏紧了边,不会漏出来,也算看得过去。我和爸爸还将洗干净的硬币和花生包进了饺子里,看看谁最幸运可以吃到。
煮好之后,我们都小心翼翼地吃了起来,惟恐错过好运。爸爸夹起一个饺子,轻轻咬一口,一看没有,再咬一口,还是没有。看他一脸囧样,我笑着说:“瞧好了,好运在我这儿呢!”我夹起一个饺子送进嘴里,轻轻一咬,我笑了,拇指和食指捏着嘴里吐出来的硬币,叫喊着:“我吃到啦!我吃到啦!”正当我高兴的时候,只听一声,“哎呦,我的牙!”原来妈妈也吃到了一个包着硬币的饺子,差点没把她牙硌掉。我们齐声欢呼,庆祝自己将是这一年最幸运的人。
今年春节,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我们只能宅在家里。所以,吃到幸运饺子应该算是我今年春节最开心的时刻了。希望疫情可以早日结束,早点回归正常的生活。一年之计在于春,愿这个春节带我们步入更美好的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