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节如期而至,虽然没有漫天的烟花爆竹,但看到街道一盏盏红灯笼,家家户户的福字和对联,我仍能感受到春节的热闹和喜庆。一天午后,我和表弟在看电视打发时间,爸爸说带领我和弟弟去看看身边的非遗去。非遗?不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吗!我听老师在课堂讲过,但听到我们身边就有,当然兴奋地手足足蹈,举双手同意。
路上爸爸给我和弟弟做起了科普小讲座,看来他也是“有备而来”的。爸爸告诉我,潍坊寒亭杨家埠木版年画乡土气息浓厚,制作工艺别具特色,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并称中国三大木刻版画,2006年5月,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杨家埠年画生产分绘画、雕刻、印刷等几道工序。绘画是最重要第一步,接着把绘画做成的线稿,反贴在梨木版上后,雕刻出线板和色板,一幅画有几种颜色,就要刻几块色板,最后印刷的师傅先线板,再各色板依次印刷才算完成。看来学问真不小,我俩听得似懂非懂,一直在脑补各种画面。过了不久,我们就到达目的地了——潍坊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
我们在游览完文物馆、潍坊风筝博物馆后,就直奔爸爸推荐的年画馆了,但是天公不作美,春节假期木版年画制作演示房间未开放。好遗憾,我只能参观粘贴在门、墙壁和商铺里的年画了。杨家埠木版年画按张贴部位可以分为:门神类、炕头画类、窗帘画类、实用年画、屏风画等等。我们最常见的带有“连年有余”四个字的胖娃娃年画属于实用年画,还有腊月二十三粘贴的灶王年画也是实用年画。其实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代表作品是门神年画,我国最早产生的门神是亦人亦鬼的神荼、郁垒,他们捉鬼喂食饿虎的记载在汉代的很多书中出现,这也是杨家埠最为正统的门神,下面就是他兄弟俩的画像和故事。
我们现在最常见的秦琼、尉迟敬德作为门神始自唐代,传说原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御用门神,后从宫廷门神逐渐流传到民间,担负起了为看家护院的职责,深受老百姓喜爱。现在年画题材早已不再局限神像年画,经过时代不断发展,涉及神话传说、山水花鸟及小说戏曲等方面,但都是表达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看到这一幅幅色彩饱满、生动形象的木版年画,听着爸爸讲解年画的制作工艺,脑海里浮现它背后的文化故事,我不禁感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民间艺人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工匠精神,我们惟有不断学习和实践,让自己不愧为新时代的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