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

2021-09-29 02:13:56
中华传统节日作文三年级(原创9篇)

篇一:石拱桥下的端午

王琋

春风吹拂着大地,柳暗花明。端午时节,在温州苍南的一座石拱桥下,热闹非凡。

端午的石拱桥下,有一群龙舟正快速逼近终点。有的人正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向前划,有的人不急不慌,井井有条,还有的正用力地打着鼓,喊出整齐又响亮的口号。舅舅的龙舟威风凛凛地对着我们笑呢,细长的身子游得可快了,和别的龙舟不分上下。

端午的石拱桥下,有一些外婆正忙着包粽子。她们灵巧的手在桌板上舞来舞去,眨眼间,一个又香又甜的红枣粽在她们手中诞生了。这种粽子里面加了许多蜂蜜,吃起来粘粘的,让人百吃不厌,回味无穷。为了纪念屈原,人们都争先恐后地向河里扔粽子,河底下的粽子似乎在开派对,像一群仙女一般跳着舞,十分热闹!

微风吹拂着河水,吹着每个人的脸庞。在端午的石拱桥下,有我。我站在一片草坪上,看着这番热闹景象,不禁爱上龙舟,爱上粽子,爱上石拱桥下的端午!

篇二:香喷喷的端午

梅涵

艾草传出清香,香喷喷的粽子被端上桌,我终于盼来了朝思暮想的端午节。

外婆呆在厨房里,兴致勃勃地包粽子。只见她先熟练地拿起两片碧绿的箬竹叶叠在一起,再把箬竹叶握成一个三棱锥,底下不留一丝缝隙,然后舀几勺糯米小心翼翼地倒入,加上猪肉、蛋黄、黄豆等原料,最后用剩余的一小段箬竹叶包牢,取一小根麻绳捆住,一个粽子就诞生了。不一会儿,不计其数的粽子在外婆手下诞生。把粽子放进锅里煮,她们就像在洗澡的小姑娘,身上的香气随风而来,我的鼻子都要香掉了。我赶紧跑去,挖了一大勺尝了尝……啊,那糯米粘粘的,加上咸咸的五花肉,一股浓郁的味道充满口腔,简直妙不可言。

我突然看到一株茎很细,叶子像雪花上的一片花纹的植物挂在门上,心中很是不解。于是查了资料,知道了它叫艾草,代表着招百福,可以杀菌防病,作用大着呢!

我爱端午,爱这香喷喷的端午!

篇三:快乐的端午节

张月笙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一天早早的大街小巷、家家户户弥漫着粽子的清香,我们家也不例外。奶奶早早地泡好粽叶,淘好糯米和食料准备包粽子。

一大早,我和奶奶一起插艾草、包粽子。奶奶教道:“首先要将粽叶卷成漏斗形,这一步十分重要,不能马虎,不可以有空隙;然后放上糯米、花生、红豆、蜜枣等食料,再用粽叶包起来;最后用线绑好就完成了。”我听得津津有味,原来包粽子还有那么多学问啊!

我迫不及待地尝试起来,结果“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以失败告终。不过我没有灰心,继续尝试,渐渐地我越来越熟练了。

包完粽子后,奶奶开始煮粽子。这时,锅上冒出水蒸气,心急的我张牙舞爪地向锅扑去,但还是被奶奶劝了回去。“粽子熟了!”过了好一会儿,奶奶笑眯眯地说。我迫不及待地抓起一个粽子,剥开粽叶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好香啊!

说到端午节,还有一小段故事呢:我国古代大诗人屈原,因为国家沦陷,十分伤心,最后投入了江中。百姓们为了不让鱼虾吃掉他的尸体,将糯米扔进江里,后来慢慢变成了现在的粽子。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我喜欢端午节!

篇四:走进传统节日——端午

成先睿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这一天有许多有趣的习俗,如赛龙舟、插艾蒲、饮雄黄酒、系彩线等,其中最诱人的,当数一个个香甜软糯,让人回味无穷的粽子。

关于粽子的来历,有一个传说。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夫,他因苦劝楚王励精图治无果而忧愤投江自尽。百姓们为了纪念这位为人清正的大夫,用糯米包成粽子投入江中,希望鱼群吃粽子而不吃屈原,后人便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端午节时,我跟姥姥学包粽子。首先,将两片粽叶卷成漏斗形状,卷时要尽量卷紧。接着,把糯米放入漏斗形状的粽叶里,然后将余下的粽叶盖在漏斗的大口上,再用剩下的粽叶把粽子裹紧,最后用细绳绑牢。包粽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我想把粽子裹紧时,糯米却一次次不听话地跑出来,气得我哇哇大叫。姥姥说:“这里有个小窍门,左手要捏紧粽叶的一角,右手将粽叶的另一角往里卷,下面用力拉紧,上面放松一些。”在姥姥的指导下,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包好了粽子。我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别提有多开心了!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端午节!

篇五:厦门中秋

王钰雯

中国有很多有趣的传统节日,可对我来说印象最深刻的只属中秋节。几乎每年中秋,我都会回老家厦门过。

博饼,是厦门人几百年来独有的中秋传统活动,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当然,沿袭至今,博饼不再有赌博的意味,而是成为厦门人中秋聚会的保留节目。当骰子在大瓷碗里落下,发出叮叮当当的清脆响声,当欢声笑语从人们的心底飘出,每个人的眼底洋溢着快乐的微笑时,那种其乐融融的感觉总是特别温馨。博饼,讲的就是一个开心,是博一个好兆头。大多数人都相信,博中状元的人,一年运气总是会特别好,甚至有“小春节,大中秋”的说法。

听爸爸说,我小时候在博饼最后一轮的最后一个,博到过状元插金花,是状元里最大的。就在这时一桌子人都沸腾了,爸爸把我举得高高的跑了三圈。因为我是全场最小的,爸爸一放下我,家人就给我发红包,一个、两个、三个……数都数不清。之后,我的运气越来越好了。出门拿快递能捡到钱,散个步能捡到钱,连过个马路也能捡钱。不过,一定要做个拾金不昧的人。

最后告诉你一个小秘密,博状元一定要穿一身红哦!

篇六:月满中秋

邵琛祺

今天终于到了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我约上几个小伙伴便准备出去看月亮。

人都到齐了。我们捣鼓了半天,把天文高倍单向望远镜组装了起来。我左眼贴在镜口上,右眼闭紧,两只手调着放大倍数,看见月亮像个放大号的月饼似的。而且月海倍份像一个正在捣药的兔子,怪不得人们总说月亮上有一个正在捣药的兔子,原来只是图案像啊。

我们看好月亮就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月饼,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这时,一个小兔子连蹦带跳地跑过来,它大概是闻到了月饼的香味而来的,我们扔了几个月饼给它,但它只吃胡萝卜味儿的。它吃完又叫上一家兔子,我们不忍心让它们饿着,于是又扔了几个。就在我们喂兔子时,大人们搭起了帐篷,并且叫我们回去睡觉。

晚上,星星像一个个眼睛似的不停地眨着,像是在说晚安,月亮挂在天空,俯视着我们。晚安星星们,晚安月亮姐姐,晚安中秋节!

篇七:中秋赏月

刘芸彤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我不禁想起那年中秋,我和爸爸妈妈站在阳台上赏月。

那晚的月亮可真圆哪!她像一个吃得胖乎乎的小姑娘,多可爱呀!瞧,月亮穿上了它最漂亮、比白纱布还要轻的衣服——雾。突然,我似乎看见了嫦娥,又好像看见了吴刚伐桂……

“嘿,干什么呢?吃点月饼吧!”妈妈将我从幻想中拉了回来。我轻轻咬了口月饼,可真好吃!爸爸一边吃月饼,一边问我们:“测测你们文化水平,为什么中秋节要赏月?”“从前有个人叫许仙……”“什么,许仙?”还没等妈妈说完,我就打断了她。她要是再说,月饼都要开口反驳了。接着我一字不漏地讲出了嫦娥的故事。“第二回合开始,中秋节别称有哪些?”“团圆节、夕月、八月节……”爸爸一说完,妈妈马上抢答。“哈哈,妈妈,是月夕,不是夕月!你呀,就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我笑得直不起腰来。妈妈一听,朝我挤眉弄眼,装生气。我们一家人哈哈大笑起来。

啊,中秋节没收了夜晚的宁静!

篇八:中秋秋味道

高静怡

夜幕降临,晚霞渐渐消失在天际,一轮圆月升上浩瀚的天空。月光柔和地拂过我的脸颊,给人们一种甜蜜幸福的感觉。不错,今天是中秋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一天,我们全家欢聚一堂,团团圆圆。我看着饭桌上琳琅满目的月饼,我的口水直落三千尺。大人们一动筷儿,我就开始不顾形象地狂吃。我用筷子夹了一个火腿月饼,闻一闻,淡香的火腿味儿充满整个鼻腔。轻轻咬一口,酥酥的、脆生生的饼壳在我的舌尖上跳舞,翻动舌头,月饼味儿更浓郁,更香醇。再用力呷一口火腿,我闭上眼睛,不禁啧啧赞叹:“哇!此肉只应天上有!”大人们笑眯眯地望着我这个小馋猫。

月饼不仅味道香脆可口,而且外观精美别致。有的刻着一朵怒放的牡丹花;有的刻着一只伶俐可爱的玉兔;有的刻着嫦娥飞上青天。这使我想到一句流传千古的名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吃着月饼,赏着满月,但愿我的人生能像农历八月十五的月亮般圆满!

篇九:除夕趣事

蔡汶轩

每年除夕,我们全家都要回到家乡喜迎新春。

除夕那天早上,我们做起了家家户户都要做的两件事——挂灯笼和贴对联。我们先开始挂灯笼,别看灯笼小得跟桔子似的,但挂起来可是不简单。我看爸爸手拿一个灯笼,一挂在枝丫上就好了。于是我学着他的样子做了起来。可我不知怎么搞的,刚刚挂上去就滑了下来,我连忙扶起,又挂了上去,偏偏又滑落。反反复复,我并不气馁,多尝试了几次。终于,我找到了诀窍,在硬一点的枝丫上挂。挂灯笼我倒会了,可贴对联还不会,只好在一旁观看了。

下午,大家都开始准备起了晚上的年夜饭。家家户户菜式各样,不是杀鸡,就是宰鸭,不是蒸鱼,就是炖蟹。饭后,我们放起了烟花。烟花真是漂亮啊,有的飞上天后,随着“啪”的一声,就变成了一朵“巨花”;有的并不是炮,而是个带长尾的“星星”,飞上高空后,只听噼里啪啦的几声响,天空顿时布满金星;还有的刚飞上天就“轰”的一声,成了一朵大雪花,发出河东狮吼……

除夕,真是个有趣的佳节啊!

《中华传统节日作文三年级(原创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