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四年级作文合集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元宵节四年级作文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元宵节四年级作文 篇1
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每年我们班都会在元宵节举办一个既有意义,又有传统文化气息的保留节目——做花灯,猜灯谜。
随着我们的年龄增长,我们每年制作的花灯越来越精美,我们出的灯谜难度也越来越高,这可真成了“芝麻开花节节高——天天向上”。
今年我采用了与众不同的书画形式,制作了一套精美的“梅兰竹菊”四君子画卷。梅兰竹菊是我国历代文人喜爱的对象,也是他们作画赋诗,代表自己一生理想追求的完美君子形象。
在《论语》中,孔子说道,“君子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君子周而不比。”“君子不器。”“君子之于天下也,无敌也,无慕也,以之与比。”让我知道君子的品德高尚,行为坦荡,让我敬慕。我以后也要做一个这样的正人君子。
有了对君子的了解和敬仰,我就更加喜爱梅兰竹菊的君子风格。因此我在画的时候就格外认真专注,想把四君子的优雅品性和风采展现出来,传递给同学们,让他们也通过我的画作喜爱上梅兰竹菊“四君子”。
在画作的背面我也特地用毛笔写出了“梅兰竹菊”书法字体,和他们各自代表的君子特点。
梅,剪雪裁冰,高洁傲岸,是为高洁志士;
兰,优雅空灵,香幽怡情,是为世上贤达;
竹:虚心有节,清雅淡泊,是为谦谦君子;
菊:凌霜飘逸,冷艳清贞,是为世外隐士。
元宵节四年级作文 篇2
今日,爸爸、妈妈带着哥哥、姐姐、我跟妹妹一起去看花灯。
“哇!好漂亮啊!”姐姐情不自禁的惊叹了一句。我们首先看到了和谐门,那悠扬舒缓的音乐让姐姐和妹妹不由自主地跳起舞来。
我喜欢“十二生肖”那组灯,瞧,龙在“嚓!嚓!嚓!”的打小钹,蛮有节奏的!猪用尽全身的力气“咚!咚!咚!”的抡着槌子敲大鼓……锣鼓喧天,笙箫齐鸣,十二生肖音乐会给元宵节带来了无限的欢乐!
我跟姐姐都迫不及待的想知道最后面是什么,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我跟姐姐异口同声地叫了一声。原来是威震四海的托塔李天王的塔矗立在前面。只见塔内缓慢的旋转着人民币的画面,我想大概是恭喜人们发财吧。实在是太随人愿了!
我们又赶到了爸爸、妈妈那里,这时他们正兴致勃勃地看着“空城计”呢!只见诸葛亮稳坐城头,不慌不忙地弹着琴,真是一种处变不惊、沉着镇静的大将风范啊!
今晚真是五彩缤纷的花灯连成片,熙熙攘攘的人群汇成海,欢歌笑语形成潮啊!我们一家人也都沉浸在元宵节的欢乐中。
元宵节四年级作文 篇3
今年的元宵节真热闹。瞧!这天万里无云,街上熙熙攘攘的,人一下子增多了不少,街道显得拥挤不堪,十分热闹。每个人都面带微笑,喜气洋洋。
我们来到青屏大街,看到有敲腰鼓的、扭秧歌的、玩竹马的、还有舞狮子等好看的节目。但在这众多的节目里我还是最喜欢看舞狮子了。耍狮子一般都是两个人。穿着同狮子皮毛一样的狮子裤。再披上 一张逼真的狮子皮,别提多像了!
瞧,它那双眼睛一眨一眨的,嘴巴一张一张的,在地上跳来跳去的,瞧他们配合得多默契,看上去像真的一样。小朋友,你猜耍狮子的两个人是爷爷还是伯伯呢?没有想到吧,是伯伯。耍的一点也不比 爷爷差哦!瞧!这五头狮子多可爱,这四头小狮子还在老妈这里撒娇呢。这时狮子老妈看见右边有个三四层高的铁架子,引狮人来了,手里拿着一个绣球。上了架子这时狮子也摇头晃脑的上去了。到了顶 上,坐在了椅子上,一会用舌头舔舔脚,一会用舌头舔舔尾巴。显得多有精神啊。!这时四只小狮子也趴在了架子上,我们目不转精的看着玩到正高兴时,突然,大狮子嘴里吐出一条横幅,只见横幅上写 着“祝全市人民元宵节快乐!”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中午,舞狮子的伯伯也收场了,我也该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我还想着那精彩的一幕。!如果我们在课堂上就像耍狮子的伯伯一样和老师配合默契该多好啊!
元宵节四年级作文 篇4
一年一度的正月十五是中国历史上传统的节日——元宵节。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赏花灯。象征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今天就是元宵节,我们一家早晨吃完饭,就去绿色庄园玩了,到了那里,我和妹妹都要去玩迷宫,老爸老妈也就跟着我们走,到了迷宫,进去之后,里面全是镜子和玻璃,看不清哪有路哪没路,就 只好摸着两边走,可走了很长时间,
感觉一直在转圈,转的头都晕了,然后我们就一直往右走竟然走出去了。我们又玩了射箭,站在离靶大概五米远的地方射箭,我最高射中了八环,老爸最高射中了九环。我们又去玩了砸金蛋、投球 、飞镖等等。
到的晚上,我们先去吃晚饭,吃完后,我们又去了中心广场。八点到那里,广场里外已经是人山人海,仿佛每个人滴一滴汗,就能下一场雨。这一天广场附近会放各式各样的礼花:首先是几颗“星 星”往天上飞,离地面大约有两米多的时候,便炸开了。看完烟花,我们随着人流开始观花灯,街上的灯可真多,使我目不暇接,彩灯绽放着绚烂的色彩,一串串的红灯笼为元宵节增添了不一样的喜庆 !
到了十点多,我们才到家,今天真是难忘的一天呀!
元宵节四年级作文 篇5
今天是正月十五,家家户户吃着糖心圆子,喜气洋洋。
我和爸爸吃完晚饭后,径直向灯会走去。还未到达目的地,人群就像潮水一想蜂拥而至。
随着夜色加浓,穹庐中的“明灯”亮了。尤其是市民广场上的那一片灯光,它们从半空中倒映在地砖上,跟着风,随着晃动,闪烁,像一串串流动的珍珠,和那一片片密布在苍穹里的星斗互相辉耀,煞是好看!
向前走,远处的鞭炮声就想成一片。礼花呼哧的响,忽然冒出了大礼花,如清泉一般,洒向人间;又如颗颗珍珠,从天而降;又似朵朵花朵,开满夜空。
哇——满眼花灯五彩缤纷,千姿百态,巧夺天工,令我目不暇接:鼠灯,荷花灯,走马灯,福娃灯~~造型各异,色彩多样,新奇有趣,赢得人们啧啧的赞叹声。再往前去,就是琳琅满目的商品摊了。一多黑色的玫瑰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一看就爱不释手,便缠着爸爸买下了。
伴随着人们的欢声笑语和无数的鞭炮声,沙硕的彩灯光,一起汇成了欢乐的元宵交响乐,飘荡在空中,洒向人间。
元宵节四年级作文 篇6
昨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也是过年的最后一个节日了,但是这个节日最热闹,因为元宵节是放烟花、赏灯的日子。
从下午开始,我就和老爸出去买来了汤圆和好多漂亮的烟花。我等啊盼啊,终于天黑了,站在阳台上,就能看到远方不时有好看的大礼花升到空中,在天空中开放出美丽的花朵。有的象一朵牡丹花 、有的象一朵菊花,还有的就象一条条的金色和银色的线条慢慢消失在空气中。
我们全家边看着窗外的烟花边吃饺子,吃完饭我就拉着老爸去楼下的空地上燃放我挑选的烟花了。我最喜欢放的就是电火花了,电火花可以放在地上放,也可以手拿着放。我拿了许多电火花摆在地 上,把它们摆成“A”字形用了三支,然后点燃,看着耀眼的火花放完了,就可以拿起来这个‘A’字了。我还买了名字叫“火炬”的烟花是需要手拿着放的,可是我第一次放的时候还不敢拿,只好交给爸 爸来放了,我站得远远地看老爸手拿着火炬,从火炬里面喷射出五彩缤纷的火焰。我们准备把大礼花拿出来放了,我躲在爷爷的身后看着一颗颗的礼花从炮筒里打出来冲向高空,然后炸开形成美丽的花 朵,简直是太漂亮了。可是那巨大的声音让我很害怕,我心想,将来我一定要发明一种又好看又没有声音的烟花,这样小朋友们就可以开心的看了。
最后还有许多的滴滴鸡,我就敢拿着放了,等所有的烟花都放完了我们就回家中边看电视边等着吃汤圆了。
元宵节四年级作文 篇7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元宵节的作文。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中学生作文《元宵节的作文》。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来历,民间还有几种有趣的传说: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该习俗始于宋朝。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从此,元宵节吃元宵便成了一种历史。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吃元宵的习俗源于何时何地,民间说法不一。一说春秋未楚昭王复国归途中经过长江,见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黄,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众人不知此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问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兴之兆。”因为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后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红色的馅煮而食之。还有一种说法,元宵原来叫汤圆,到了汉武帝时,宫中有个宫女叫元宵,做汤圆十分拿手,从此以后,世人就以这个宫女的名字来命名。这两个传说不见史料记载,不足为信。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
元宵在宋朝很珍贵,姜白石有诗“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诗中的“珍品”即指元宵。
到了现代亦有与元宵节有关的故事。袁世凯在做了大总统之后心犹未甘,还想当皇帝,因美梦不能成真,终日烦恼。一日他的姨太太说要吃元宵,话刚一出口,就被袁世凯打了一个耳光,因“元宵”与“袁消”谐音,从此袁世就给手下的人下了个命令,以后不许再说“元宵”,而只能说“汤圆”。后来有人就此事写了一首打油诗:“诗吟圆子溯前朝,蒸化煮时水上漂。洪宪当年传禁令,沿街不许喊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