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四年级的作文三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的作文3篇,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的作文 篇1
奶奶80多岁了,可还是耳聪目明,样样活儿都拿得起。尤其是她老人家的剪纸,简直叫人佩服至极。
奶奶对我说,她的纸剪功夫,还是她的奶奶教给她的。
在奶奶的剪纸中,大多是胖娃娃、鸡狗鹅鸭、花鸟鱼虫等图案,这些无不蕴涵着奶奶对自然、淳朴生活的希望和追求。奇怪,奶奶不论剪什么,不用打底稿,也不用刀刻笔描。只需一把剪刀,一叠彩纸,她就可以剪出各种各样的花鸟人物,而且形象逼真传神,栩栩如生,让人赞不绝口。
奶奶告诉我,她小时候,家里穷得连一张画都买不起,她的奶奶就教她用花纸剪一些各种各样的小动物、花草树木等。那些剪纸粘在土墙上,使得低矮的屋子在这些艺术品的装点下,增添了无限的美。奶奶虽然不识字,但她剪的一个个“福”字却是无比漂亮。看到那一个个“福”字,人们心头就会荡起融融的暖意。
今年过年,我还缠着奶奶要她剪花。奶奶说:“现在,哪还用的着那些老旧东西啊!”
可我说:“现在的东西虽然好,但我们不能丢传统的东西啊!”
奶奶欣慰地看了看我,拿来剪刀,带上老花镜,拿起我早就准备好的彩纸,熟练地剪了起来。不一会儿,什么公鸡报晓,燕子戏水,三鱼争头……展现在我面前。尤其是那一个个“福”字,更是充满着鲜活的灵气……
我把这些剪纸分别贴在卧室的不同位置,我的卧室顿时熠熠生辉。伙伴们来到我的卧室,都感到新鲜无比,纷纷向我索要奶奶的剪纸呢!
我们的传统文化真是魅力无穷!将来,我一定要接过奶奶手里的那把剪刀,将中国的剪纸艺术发扬光大。
【点评】
小作者通过介绍奶奶的剪纸技术,向我们介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剪纸。文末还得出“我一定要接过奶奶手里的那把剪刀”的结论,可以看出,小作者接地的不仅是剪刀,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真是意味深远。
四年级的作文 篇2
城的味道东营这座城市是无味的。没有繁荣城市的麻辣,没有边缘小城的淡香,没有古城的苦涩,也没有海滨之城的清爽。
许多人往外逃,为了梦中的味道,而我耗尽全力挤了进来,只因不想再嚼那座城的蜡。却忘记,蜡也是一种味道……我好尽全力拼到的,只是个错误。
这座城的无味是无味的人走出来的。车水人流中,流出数不尽的'方块铁盒和艳丽,里面裹着的面具都在相互炫耀:“我的生活很充实,在这座城市。”可在他们掌心,是否紧紧攥着一种表情,叫做“空虚”亦是“茫然”?
楼下的那条路是东营的脊。一路小心的爬上去,一路觅着,跟着我爬的还有脚下无味的水泥地。想起那座蜡味的城的脊:一段垃圾飞舞污水成流,留下了我的厌恶和心中的诅咒;一段石子遍地沙堆成丘,留下了我的脚印和贪玩的脏手……而无味的城的脊呀,恐怕光滑到记忆都会站不稳脚步。
夜,属于灯红酒绿或思想者。而东营的夜,又有谁要?伴着夜猫无趣的叫春,人们都活到了梦里,霓虹灯也不再卖弄风骚。我跟着黑暗的背影,又来到了那条脊。黑暗在前方招手,我疯狂的朝它跑去,黑暗给我让开道,又在身后将我裹住,宛如掉进一个无底的谷,不会摔于谷底粉身而碎骨,却不及尽头空虚至干枯。我停下脚步,不敢再前,怕一步踉跄,跌倒在洼处一睡不起,或许那个地方叫做“坟墓”。如果我一直活在这无味的城,这或许就是我人生的路吧。
我注定是吃不惯这种无味的,东营注定只是我人生的过客。只是不知若干年后,当我轻松地漫步在又一段脊上时,是否还有关于它的记忆?这座无味的城,东营。
四年级的作文 篇3
双休日,本来是休息、快乐、开心的日子,可我的双休日却是那么的乏味、枯燥。
星期五下午,语文数学教师布置了一大堆家庭作业:两份语文试卷、两份数学试卷、一篇作文、一篇周记,并把积累运用的“读读背背”抄写一篇,再默写一篇。当时,我的同学程峰就大喊:“这么多作业,比上次春游时布置的还要多!”我也附和道:“是啊!语文数学有四张试卷就罢了,还要布置那么多语文作业!”其他同学也是一脸不高兴。
回到家,我“摔”下书包就做作业,好不容易做完了两张语文试卷。“剩下的作业明天再做吧!”我自言自语道。
第二天早上,我不到八点就起床,马上刷牙洗脸,吃完早点,就冲向书房开始写作业,直到中午才做好了剑桥少儿英语作业、两张数学试卷、一篇周记和积累运用的“读读背背”,还剩下一篇作文没有写。下午,爸爸妈妈答应带我出去玩一下,我很高兴,结果没玩一个小时就回来了。我只好继续写作文,尽管写好了,但还是不合爸爸的“口味”。
到了星期天,我该做的作业都做完了,本以为爸爸妈妈会带我出去散散心,要命的是爸爸竟然让我做从新华书店买回的数学AB卷。我一气之下,才写了这篇作文。
这就是我期待的双休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