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常和伙伴玩跳皮筋、沙包抓麻将这些游戏,大部分玩具都是自己做、自己收集的。
一天,同学小丽带了一捆吸管长短的秆子来学校。下课时她把这些细秆横横竖竖穿插起来,做成了一个小垫子。她的玩具引来同学们好奇的围观。
“这是什么?”我问她。
“奶奶家的麦秆。”小丽回应我,“作业做好到我家一起编吧!”
我连连点头。放学后,我赶紧做完作业到她家。
阳台上堆着一捆打过穗的麦秆,柔和的黄色泛着植物的温暖。我们就坐在麦秆旁边,抽了几根,揭掉枯叶,剪落穗顶——她带到学校去的就是这样纯粹的手工材料。
我先做简单的垫子。照着小丽的做法,我把几根麦秆剪成对半横摆在地上作为纬线,再准备好竖着的几根经线。纬线一根搭在经线上面,一根穿到经线下面。还没稳住位置的麦秆会滑动,所以一只手放纬线,另一只手要扣住已经完成的秆子别让它溜走。开头和最后的那根纬线很容易散掉,溜出去的就拾回来再摆呗!没有捷径。耐心帮我穿好了第一根经线。紧接着放第二根。这一根和前一根经线的位置相反,第一根经线分别摆在纬线的下方、上方、下方……第二根经线就放在纬线的上方、下方、上方……第二根经线穿插好,它们的位置固定了,我也越来越顺手。我继续将一根根经线按前一根的相反位置塞进去。很快,经线填满纬线,一个方形的垫子问世。太棒了,这东西可以当杯子垫呢!我得意地晃着第一个作品对小丽说:“你看!”
“不赖啊,这么快做了一个!我还会一种编法,教你!”说着小丽放下手中编着的小平面,抽了三根麦秆:“像这样,三根交叉在一个点。然后这样……”她一边说一边演示。
我照着她的样子,左手把三根麦秆的中点固定,右手把其中一根麦秆往旁边的麦秆方向折,和那根麦秆交叉,接着把被交叉的这根麦秆再往下一根麦秆方向上折。一根接一根折过去。当六半根麦秆都折好的时候,一个啤酒瓶盖大小的面做好了,边上多出的秆子像阳光射向六方。用伸出的麦秆继续折第二轮。麦秆间的距离越来越大,这个平面开始凹拢,渐渐往上旋开来,形成小碗一样的形状。我居然能用这么平常的细秆子编成立体的东西!创造的乐趣从我手间跃到心里。
“哈哈,妙极了!”我大笑着,“你看,这已经是一个小帽子了!”我举起结实的迷你小帽挥舞着。
后来的几天里,我还学会把一根麦秆插在另一根麦秆里,延长麦秆的长度做更大的玩意儿。我们一起“研发”了麦秆做的花篮、拖鞋、扇子,而收获的喜悦,一直伴随着我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