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溧水,一直以石臼湖的美丽风光而闻名,却鲜少有人知道它深厚而悠久的米酒文化。
米酒,顾名思义,用稻米酿出的酒,但若只是如此简单的话,也不至于我愿为其下笔墨。在家乡,米酒的制作过程可谓繁琐之极,环环相扣。
第一步挑稻就十分讲究—色泽浅的不要,味儿太淡;色泽深的也不要,味儿太浓。第二步去穗可是更考验耐心、技巧,绝不能破坏稻粒的完整性。第三步入水发酵,不比寻常米酒里三层外三层的覆盖,家乡的米酒只需要紫檀木盖一层即可。大概发酵一个月,确认其稻香尽数化入水中即可。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加入酒药丸。这可不是寻常的丸子,据说如今只有我爷爷和隔壁村一位老奶奶会做了,其中的门道我自然不甚了解。
虽说度数并不高,但毕竟是酒,所以父母并不让我喝多。每次就一小杯,对儿时的我来说弥足珍贵。
如果说《红楼梦》中王熙凤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话,那么家乡的米酒就是“未见其酒先闻其香了”—只是小小的一杯,隔十米远都能感受到其波涛般的酒香迎面袭来。闭上眼,整个人都仿佛置身于一片金灿灿的稻田。是时,才真正明白了大诗人李商隐所说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是为何种美妙的意境了。不仅如此,除了醇厚的稻香,那温润中掺杂着的一抹紫檀木的清香,可谓是点睛之笔,是有而无,朦胧梦幻。
品家乡的米酒时,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不能大口的喝,必须小口小口的嘬。现在想来,是确有其道理的,偶尔还能嘬到几粒残留的稻米,松香软糯,奇妙无穷,比之杨老师给我们的五杯酒,也是不徨多让。
即使是嘬完了,也是回味无穷,像那余音绕梁,萦绕我心,久久无法忘怀。而这样的感觉常常能维持一整天。
这就是家乡的米酒,我甚是想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