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
王润涵
下午正值下课的高峰期,我被“拉”走去参观东台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次是卢主任带队,我们大约八九个人,都是从各班选出来的。
来到百盛广场,那儿架起了许多蓝色小棚子,我第一眼就看到那位画葫芦画儿的老人,那儿有好多好多精巧的葫芦,我十分想直接走过去过去看看。讲解员先把所有“非遗”一一讲了一下,当然喽,都是东台的:什么“七仙女传说”“东台鱼汤面”,“后港茶干”……这全是的!
我们终于来到了画葫芦的老人面前,我看到好多好多的、大小不一的葫芦,小的只有半厘米,大到半人高的,个个形态逼真,画的惟妙惟肖,我还和另外一位同学一起把那巨大的葫芦捧起来照相呢!我觉得画葫芦十分难,但肯定很有趣,也许我也可以学学!
我们还品尝了糖人,许河猪头肉,后港茶干……东台的“非遗”厉害了!
【篇二:一次有意义的参观】
周心怡
炎炎夏日,我们十余名少先队员在老师的带领下,举着鲜艳的少先队队旗,迈着轻快的脚步来到文化广场,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
步入广场,一幅巨大的“新时代、新传承,非遗让生活更美好”条幅映入我的眼帘。在一个个遮阳伞下,整齐地摆放着虎头鞋、陈皮酒、许河猪头肉、后港茶干、烙画……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糖塑,一位老爷爷把糖熬成了糊状,只见他抓起一块,让我们用手指轻轻地点了点,“啊呀!好烫”我们都尖叫起来,可老爷爷却丝毫没有感觉,只见他变戏法似的,熟练地捏出了一个活灵活现的小兔子、一朵美丽的小花、一匹奔腾的骏马,然后分别用小木棍串起来,既可以当糖吃又可以当口哨吹,我们都为老爷爷精湛的技艺赞叹不已。
参观是短暂的,但是非遗的传承却任重道远!
【篇三:“非遗”让我为家乡骄傲】
周润玚
今天下午,学校老师带我们参观了主题为“新时代、新传承,非遗让生活更美好”的图片展。
图片展上,我们看到了代表东台特色的各种“非遗”产品,有“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发绣,先后绣制出《清明上河图》等发绣长卷和陈毅、刘少奇、邓小平等伟人肖像。相传开始于乾隆年间的东台鱼汤面,民间常有“吃碗鱼汤面,赛过老寿星”之说。当然,也少不了东台陈皮酒,这种酒是我们东台的地方传统名酒,始酿于清乾隆年间呢,有“稠绵醇厚,香味独特,落口甘畅,余味悠然”之誉。我们还看到了东台茧丝绸、本港海鲜、许河猪头肉等“非遗”产品。我最喜欢的还是东台鱼汤面,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且富含活性钙和各种氨基酸的特点,符合当代人所追求的膳食养生,还有专门的“东台鱼汤面馆”呢。
我为家乡“非遗”感到骄傲,欢迎大家来我的家乡!
【篇四:传承非遗,别样精彩的童年】
仇章祥
我们家乡东台的非遗,可谓是应有尽有,争奇斗绝,无论是声名远播的董永传说,还是巧夺天工的东台发绣;无论是乡情飘香的鱼汤面,还是醇香可口的陈皮酒;无论是形态各异的彩绘葫芦,还是古镇特色的麦秆画……初夏的文化广场,一个个艺术精品和非遗瑰宝,看得我们眼花缭乱,心潮澎湃。
其中,我最有兴趣的非遗便是彩绘葫芦了。只见展览台上的葫芦,大小不一,形状各不相同,但无一例外,都被绘上了美丽的生肖、脸谱等图案,作者王东元爷爷将它们刻绘地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如此作品,就算是最先进的机器也无法超越他的丹青妙手。王东元爷爷还让每个人都手捧一个葫芦拍了集体照,其中,我和另一个同学合捧了一个“葫芦王”,它就如同一座小铁塔,有趣极了。后来,我也尝试了作麦秆画、吹糖人等手艺,一个个也都非常有趣。
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将这些非遗发扬光大下去是每个人的义务,时间可以磨灭一切。让我们行动起来,将中国文化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后代得到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