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上海,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吃货,我第一个想到的不是东方明珠台,也不是外滩,而是谁吃了都会流连忘返的灌汤小笼包。
灌汤小笼包上海方言叫做“汤包”,在上海,几乎家家小吃店都有卖,光看看图片就能口水流下三千尺了。
汤包虽然美味,但制作工序却极其复杂。首先是做内馅,用刀背将猪后腿肉拍打成泥,加一点糯米粉——为了使肉更好的吸收汤汁并且更有筋道,接着做皮冻,将猪皮洗净,放入高压锅按照1:5加水焖煮半小时,煮好后捞出猪皮倒进容器中放入冰箱冷藏室冷藏三个小时,在此期间将买来的面皮再擀薄一些就可以了,最后将皮冻剁碎和肉泥一起包成小笼包。
刚刚包好的小笼包一个个进了蒸锅,蒸好后小心翼翼的装进盘子里,一开始的皮冻成了汤,化在了皮里,肉吸满了汤汁,一口咬开薄薄的皮,汤汁就充满整个口腔,肉也非常筋道。皮,汤汁,肉完美的组合在一起,谁吃了都直呼好吃。
不过令人费解的是,为啥要把汤“灌”进小笼包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