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婆那本破旧而凌乱的相册里,一个虚掩着的角落,一沓满身折痕的粮票被轻柔地夹在书缝中,四个小巧的数字“1966”被岁月的风波冲刷的模模糊糊。一旁宏伟的大桥更是被风风雨雨淋出了一片片黄斑,只有那三个端正而引人注目的红色大字“伍市斤”仍是那样庄重整洁。
大人们常说,粮票可是三十几年以前的“抢手货”。因为物资匮乏,买任何物品都需要凭票才能出钱购买,在当时,粮票虽然可以换成钱,但是用钱却很难换到粮票,粮票简直就成了生命的根基。
我疑惑不解,于是好奇地问外婆:“外婆,您以前既然买不到粮票,那该从哪里拿粮票来换粮食呢?
外婆摸摸我的头,眨眨眼睛告诉我,那时,中国政府会把定量的粮票发放到各单位和学校,大人一个月只能发到二十五斤米的粮票,学校每个月也只给每个学生发八斤米的粮票,而且还需要从这少之又少的粮票中省下一部分来换布票、鞋票等,食物非常紧张。
我看着那沓发黄的过期粮票,不禁不解的问:“外婆,你为什么要把这打粮票留下来啊?为什么不去在开放销售之前换成粮食呢?”
外婆笑眯眯的看着我,乐呵呵的说:“这呀,还得‘归功’于你那糊涂的外公,你妈妈12岁的时候,有人开始在江湖上流传,很快全国就不再需要用粮票了。我赶紧拿着粮票去粮店换粮,可是,你外公就是要说这传言一定是假的,一定要我把粮票存着。于是,这沓粮票,就又在这相册里躺了二十多年。”
我的脑海里不禁出现了四十年前,人们靠着粮票挨饿受冻的寒酸生活,我幸运的出生在了这样一个富裕而幸福的年代。习爷爷告诉我们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作为00后我们也要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