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我和妈妈游览了素有“世界上唯一活着的千年金矿”之称的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
进入矿山公园,在上山小道入口处,有个6米多高的木架,木架前靠着个巨大的草编的东西,形状像船一样,上面有两股绳穿过,这就是古代矿工草鞋的模型。木架顶上有“草鞋换粥”四个大字。相传,有个商人在金矿旁建起一座草棚,开了一家粥店,让矿工用草鞋来换粥,并给矿工新的草鞋。矿工的鞋底在矿洞里肯定会沾上矿砂,少则三四钱,多则一二两,真是一本万利呀。
我们沿上山小道来到唐代金窟。进入狭小、阴暗又潮湿的矿洞,冷飕飕的空气扑面而来,我胳膊上起了一层鸡皮疙瘩。导游指着矿壁上一条条线给我们介绍矿脉,黑的是金,白的是银,金黄的是愚人金,不值钱。我大吃一惊,金矿的矿脉居然是黑色的,和平常的认识完全不一样。
随着人流继续往前走,导游说到谚语“三年不下矿,下矿吃三年”,让我羡慕起矿工的生活,但洞里的黑暗让我回到了现实,长年在黑暗里生活也很苦的。我看到洞壁上出现了一个个坑。导游说,那些是烧爆坑,矿工用火烧热洞壁上的石头,到达一定温度后再泼冷水,矿石就会掉下来。看来这是利用了热胀冷缩的原理,在当时没有炸药的情况下,矿工通过实践找到了这个先进的方法。CCTV还专门模拟了这个过程,让人感叹古人的智慧。
导游领着我们来到了一处矿难遗址。相传,著名的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在遂昌任县令时,因不满矿政暴虐,矿工生命安全没有保障,上书建议朝廷停止开采,朝廷没有同意,还委派矿使太监逼迫开采金矿。汤显祖因此辞了官。一年后,发生了大矿难,百余人毙命,古代开采由此停止。
离开唐代金窟,我们到了金索桥。金索桥采用木板桥面,绿色绳网做的护栏,桥长近200米,却只有2米宽,人走上去,桥一晃一晃的。妈妈“勇敢”地走上桥,左臂挎着包,左手拎着伞,右手紧紧地抓住右边的绳网护栏。只见她左脚先走出一小步,右脚慢慢跟上,同时右手赶紧向前挪一步的距离,一刻也不敢松手,生怕掉下去。后来据她自己说,小腿肚子都抽筋了。
随后,我们还参观了明代金窟和黄金博物馆,坐上了小火车。这次游玩,我对黄金开采有了新认识,也探索了古人如何找矿、如何开采金矿的种种谜团。下次有机会我还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