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说:“学习好的就是好学生,学习差的就是差学生。”这句话为历代家长用,与我今天要讲的,略有出入。
我认为,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不应以成绩作为主要标准,应该以这个学生的品性作为初步评定的标准,而成绩是次要标准。
所谓品性,就是人的品德与性格,作为一个学生,确切点说是作为青少年。最起码要有一个好的品性,没有良好的品性,是算不得一个好学生的。哪怕你学习再好,品性差,就什么也不是,好比一棵树。品性就是它的树干,成绩就是它的根,如果没有把根吸收到的养料用在树干上,反而空浪费掉。那这棵树是终究长不高的。
那么我们如何培养自己的优良品性呢?孟子曾经说过:“我善养吾浩然之气。”首先要做到养中持正,培养性情,学会让自己静下心来,稳重一点没有弊处;其次,不断的给自己定目标,并朝着目标努力。这个过程可能很艰难,但是很多优良品德都是通过不停的磨练从而产生的;还要做到好交友,交好友。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的品性和他与什么人在一起也有关系,你如果想养成好的品性。那就和优秀的人在一起学习;还有一部分好的品性是在集体氛围下,不断培养出来的。
品性与“德”字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明代吴其辉说过,做人要刚正不阿,如果权益苟且,阴谋诡计颇多,那这个人一生的人品都是坏的。这句话充分证明了一个好的品性在一生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现在校园里经常会见到有人破口大骂的现象,有人就会说:“这几个学生好不了”,或者说这是差学生。为什么呢?一个人在别人心中的好坏评定与个人品性是挂钩的。没有礼貌的人自然没有好的品性,自然就是差学生,这是毋庸置疑的。
在对待事情方面也能看出一个学生品性的好坏,举个例子,一个学生碰到另一个人时,说声“对不起”和说声“你没长眼啊”所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前者学习可能并不好,但他的品性好就会赢得多数人的尊重。后者学习可能很好,但嘴里不干净,反而会被大家疏远厌恶。同理,回答者一句“没关系”和一句“你有病啊”给人的感觉也是截然不同的。所以相较之下,我认为学习是次要的,品德品性是首要的。
当然,我不是说学习没用,在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时,品德占比65%,成绩占比达到了20%。也不难看出,成绩也是比较重要的,如果想成为好学生,单做到养成良好的品性是不够的,还要做到有个不错的成绩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好学生。这里给大家两点建议:1。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2。敏而好学,不耻而问。这里我把下换成了而是为了警醒大家,不要觉得你很优秀,也不要觉得谁都不如你。要做到这两点也需要有可贵的品性——坚持。有些人坚持了一两天就想有成果,那是不可能的,这是一项长久的任务。只有当你坚持下去,就会形成一种习惯,并伴随你的一生,促使你成功。《孔孟论学习》中说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从某种意义上讲,好的品性会促成好的成绩,也会给人留下好的印象。
总而言之,我觉得品性与成绩是成正比的,一个人有好的品德与性格,就会慢慢养成某种好习惯,并成为真正的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