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我和妈妈去了科举博物馆。科举博物馆是地下建筑。一进博物馆大门,一个童生映入我的眼帘,那个童生全身上下穿的是麻布衣服,挑着扁担,正在走进考场。
那个时候的小朋友大多在8到15岁上学,入学后要学习识字、写字、习经史、《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等。还要学习的重要内容有“四书五经”、“八股文”和“试帖诗”。这些没有绝对标准的答案,但是有严格的格式。以“八股文”为例,题目一般出自四书五经等原文。格式包括: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八个部分。行文要逻辑清晰、文笔流畅。还可以模仿孔子、孟子等“代圣人言”,就像现在写文章引用名人名言一样。
明清时期科举程序十分复杂,要先通过县试(知县主持)、府试(知府主持)、院试(省学政主持),才能成为一名秀才。电视剧《武林外传》里张口就是“子曾经曰过”的吕秀才,就是通过了这三道关卡。取得秀才称号的考生,可以去省贡院参加乡试,通过者为“举人”。明清时,乡试分三场,每场三天。大部分考生是无法考中举人的,14岁中秀才,20岁中举人的林则徐,可谓是一代神童。成为举人之后,就可以迎接来年春天的终极考验——赴京参加会试。清朝会试由翰林院或者内阁大学士主持,而殿试则以确定状元、榜眼和探花的归属。
我还看到了几个状元故事,其中“鸭蛋状元”给我印象深刻:明朝万历三十五年末科状元黄士俊,家境贫寒。34岁时想进京赶考,找岳父借路费,岳父见他衣着破旧,连客厅也没让他进,只给他了两个鸭蛋。后来岳父家的仆人见他可怜,给了他一点钱。没想到他后来高中状元,他以“鸭蛋”为题写了一篇文章给他岳父,其中名言警句广为流传。
我十分喜欢这次参观,收益多多,以后我要继续好好学习,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