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五年级家乡的作文合集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家乡的作文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五年级家乡的作文 篇1
石屏是什么?是石头做的屏风吗?不是的,这是我的家乡。是一个“九分山有余,一分坝不足”的山区农业县。可是,它很美。
石屏最美的那就是异龙湖,它是云南省八大高原淡水湖泊之一,鹤亭登高远望,平湖万家灯火。古城民居独特,秀山古刹钟声。千亩荷池飘香,异龙渔舟竞渡。出石屏县城东门,便是碧波浩淼的异龙湖。
异龙湖上及湖畔,风景名胜极多,大水城海潮寺,小水城后乐亭及来鹤亭,白浪水月寺,龙港广映寺,五爪山罗色庙,湖北边的乾阳山。其中以来鹤亭最佳。一年四季,游人不绝,全凭小船飞渡。这里有“第二西湖”之称。借一叶扁舟,登此亭则湖山一览,心旷神怡,清风拂面,水波不兴。远看青山为屏,炊烟袅袅,绿水托蓝天白云。看不尽湖面轻舟,水上白帆,更添得阵阵渔歌,一抹彩霞。风铃铛铛,伴莺歌燕舞。彝姑打桨采菱,惊起群群鸥鹭。碧绿的荷叶,像一把把撑开的伞,挤满了整个湖,一眼望不到边际;粉红的、白色的荷花,点缀其间,她们在碧绿的.荷叶映衬下,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幻境般恬静优美的异龙湖,惹得历代文人留下不少诗文。如今它又成为滇南的游览胜地之一。
民族风情民族风情石屏是名的“民族歌舞之乡”,全国有名的彝族海菜腔、烟盒舞的发源地,拥有彝调、花腰歌舞、响杆舞、朴喇鼓舞、哈尼丧棒舞、哈尼音乐、傣族毫舞等一系列民族民间歌舞。
这就是我的家乡石屏,虽然它不大“九分山有余,一分坝不足”,可是我爱它,他拥有青山绿水、幻境般恬静优美的异龙湖……我爱你,我的家乡石屏。在我心中你最美!
五年级家乡的作文 篇2
我的老家在山上,虽然那里很穷,但是,人们都过着幸福的生活,有时,心里不舒服,就到“自然风景区”转一转,游一游,那么,心情一定会非常畅爽。
春天,麦苗从刚吹拂过春雨的土地探出头来,那娇小的苗身,伴着春风的节奏,跳起舞来。
夏天,麦苗已经长成中老年人了,他已经开始发黄,这可让农民伯伯高兴了起来,因为这意味着付出那么多的'努力,收获在此时降临。
秋天,玉米每天夜里都会往上长1—10厘米,所以玉米才会夏天快末,秋天来到之间长出来。
冬天,人民砍了玉米有种起了麦子,因为麦子是抵寒的,所以才能在冬天长出来。
小朋友,这就是种植生态链,别忘了,要热爱自己的家乡,维护自己的祖国。
五年级家乡的作文 篇3
在家乡那儿,当凉爽的秋风赶走了炎热的夏天,带着丝丝凉意的秋姑娘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来到。她用她的彩色的笔描绘出一副五彩缤纷的画。
道路两旁的树叶渐渐变黄了,在秋风的吹拂下,一片片地飘落下来。好像蝴蝶满天飞舞,然后停在地上。又像一条金色的毛毯,铺满大地。小草也披上金黄色的衣服,好看极了。啊!家乡的秋天是黄色的.。
在一座座大山上,总有一块块红红的东西,风一吹,那东西摇下摇下的,又像彩霞又像火苗,这就枫树。啊!家乡的秋天是红色的。
在稻田里,稻子压弯了腰,秋风一阵阵吹过,稻田里像是一片金色的海洋。
噢!家乡的秋天是金色的,
湛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丝白云,
浅蓝的河水,细细的流着,
呀!家乡的秋天是蓝色的。
在山间小路上,
白色的野菊花争奇斗艳、婀娜多姿。
啊!家乡的秋天是白色的。
我采了一小束野菊花,手拿菊花,鼻子闻着秋雨下过后留在泥土上的清香,回家了。
五年级家乡的作文 篇4
我的家乡有一片很大的园子,那是爷爷的。在那片土地上有着我很多欢乐的回忆,只要仔细听一听,一定可以听见我留在那里的笑声。
那里有一片望不到边的棉花地,地边有一个菜园,种着各种蔬菜、瓜果。地里的瓜很大、很甜,有西瓜、哈密瓜、网纹瓜,最大的瓜有我半个身子那么高,最小的也有我的头那么大。每种瓜都赛蜜甜,不开心的时候吃上一口家乡的瓜,心情都变好了。
爷爷曾经给我们寄过来不少家乡地里的棉花,家乡的棉花白白的、软软的',像云彩一样,盖着用家乡的棉花弹成的被子,整个人都暖和了。
园子旁边有一条小河,夏天的时候我和表哥整天在河里玩耍,游泳、玩泥巴、捉蚂蚁、听着河水流动发出的悦耳声音,晒得黑不溜秋我们也乐此不疲。
地旁边还养了不少家畜,有羊、有牛、有兔子、有鸭子,像个动物园一样热闹。我们常去菜地旁给它们割草,在靠近草根的地方割下去,一会儿就是一大把,拿去喂羊喂兔子,特别有成就感。
最让我念念不忘的还有地里的烤羊肉,用红柳枝把鲜嫩的羊肉串起来,撒上佐料,现烤现吃,那味道,用香飘十里形容也不过分,每次我们都吃的肚皮溜圆,还要盼着下一顿。
我爱家乡的土地,我爱家乡的田园,那承载着我美好记忆的地方。
五年级家乡的作文 篇5
我的家乡武功县长宁乡田寺村,童年的记忆里,家乡贫穷落后。五十年代,新中国兴休水利,谓高抽灌渠通水,古老的土地有了丰收的希望。
合作化、人民公社,从五十年代到一九八二年,土地集体耕种,队为基础核算,后来菜地“自留地”也收归集体。我们队办砖瓦厂,油坊,种烤烟。棉花面积大,九女务棉花。乡亲们起早贪黑,收获却很少,春天青黄不接时,吃返销粮,国家救济。农闲时,妇女手工纺线织布,男人背着“土织布”到乾县塬上换粮吃。农业学大寨,三端一平,平田整地,也为今天的丰收打下好的.基础。
一九八三年,土地承包,分田到户,乡亲们能吃饱肚子了!农业机械代替了耕牛,节省人工,增产粮食。农业科技更让乡亲们尝到了甜头。一九八三年庄基规划,旧村全部拆除,离开了低洼地,告别了拥挤脏乱,整村北移。乡亲们住上了宽畅明亮的大房。近年又有多户人家拆土房,盖砖混楼房。村里修街道,每户凑800元钱,打成水泥面,和城里人一样路好走了。县乡拨款,修了通村路,方便了大家出行。
种植结构大变化,九十年代栽苹果树,效益不好,把树砍了。现在可好,地里一年两茬种,收了小麦种玉米,小麦主口粮,玉米产量高,方便管理。国家免了农业税。年轻人要外出打工经商。秋夏两忙,才回来收种,田间管理大部分由留守的妇女、老人干。
新型农村和作医疗,方便了大家看病,减轻了农民负担。村卫生室,乡卫生院,县医院看病,门诊当时结算,你只负担个人部分,住院也在当月报销了,有些在医院就报了,我村各户都参加了新和疗医疗。居民养老保险覆盖农村,高龄老人,七十以上每月也有高龄补贴。自古以来我村吃水困难,几家一口土井,用辘轳搅水,水质量差,地表皮水,天旱吃水更困难。去年秋天,政府拨款修建水塔,乡亲们吃上了自来水。
家乡的变化,都是党的农村政策好,乡亲们的辛勤劳动。尽管大家还不富裕,我企盼家乡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