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不断流淌,时间的足迹到处都是。其中,中国文化遗产就有很多很多,比如兵马俑,北京故宫,今天我要来介绍的就是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是一种集体性建筑,主要分布在福建省南靖县,永定县和华安县。
福建土楼主要建筑材料为土,同时也用到了沙石,竹木甚至是红糖,蛋白,就地取材进行建造。福建土楼有圆形的,四角形的,五角形等,是的土楼多为方形的,有宫殿式,府弟式,形状多样化。土楼的内部结构也是多种多样。其中一种分上中下三堂制。下塘是土楼入口,中堂是招待客人的地方,上堂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土楼在抗战时期起到了自卫的作用,不少人筑起土楼进行自我保护。同一个祖先的子孙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社会。土楼墙壁上薄下厚,最厚处达1.5米,在外墙上抹一层石灰,因而具有良好的抗风,防震,隔音,保温能力。
宋元时期是福建土楼的形成阶段,土楼在结构,装式都很简陋粗糙,有关土楼最早的文字记载就是《重修虔台志》。明代时,跟随着人们经济文化的发展,土楼有了较为讲究的装饰和建筑结构,明末清初郑成功率军与清兵在闽南一带展开拉锯战,民间又见土楼以安生。再后来人们还是主要以土楼这种结构简单实用的建筑为居所。
福建土楼是一种大型民居建筑,遵循了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就地取材可依山建造,或沿循河流。福建土楼,现存圆楼,八角楼,纱帽楼等30种各式土楼。与北京四合院、陕西窑洞、广西“栏杆式”、云南“一颗印”并称汉族五大传统样式建筑……
福建土楼曾在20世纪60年代的冷战时期被美国误以为是核弹发射井。直到1985年派出一对夫妇伪装游客到福建闽西永定县调查,发现那些所谓的发射井只不过是土楼。
福建土楼历史悠久,样式多样,值得去看一看。(公众号:紫藤花下饮新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