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看,新闻里说有的地方出现‘肉票’了,什么是肉票?”我好奇地问。爸爸接口说道:“难道多年前的肉票又重出江湖了?”外婆也感慨现在菜市场的肉是越来越贵了。
“可是,肉票到底是什么呀?”我更纳闷了。
妈妈解释说她很小的时候买什么东西都要凭票才能购买,只有钱没有票可买不了,比如买肉就要凭肉票再付钱买。这时,外公站起身对我说:“要不要看好东西?”“要看!要看!”我连忙跟着他进了房间。外公拉开抽屉,从底层拿出一个老旧的信封,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叠花花绿绿的票子。
我迫不及待地凑上前去,问:“这些是什么东西?”
外公笑眯眯地说:“这就是刚刚妈妈说的票。”
他把一叠票子摊开,“这是粮票,这是煤饼票,这是副食品票,这是工业品票……”我看傻了眼,这些票大大小小,长方形,比邮票也大不了多少,红的绿的黄的灰的都有。外公指着其中一张蓝色的票说,“这是工业品券,要买自行车啊,缝纫机啊,就要凭这种票券。”我仔细看这张票,它大约有公交卡一半大,蓝色花纹打底,右边大部分印着“杭州市购货券、工业品”等字样,还有一个红色的印章,里面是“杭州市商业局”几个字,票的左边是三潭印月的图案,下面还有“1963”字样。旁边还有一张一样大小的票,也写着“杭州市购货券”,不同的是它是红色花纹打底,内容是“副食品”,图案是六和塔和钱塘江大桥,同样有“1963”字样。外公说:“这两张都是1963年的购货券,离现在已经有56年了!”“哇,已经这么久了!”我不由惊叹出声。再仔细看,我还发现了1962年的副食品票,1965年的全国通用粮票,一直到1995年的煤饼票。
“这些票是做什么用的?”我问。
外公说:“买东西用啊,我年轻的时候,买米要用粮票,买盐要用盐票,买肉要用肉票,买布做衣服要用布票,烧火做饭买煤饼要提供煤饼票,日常生活就离不开这些票。”
“有钱也不行吗?一定要用这些票?”我觉得很不可思议。
“买东西不是有钱就能买到,还得有相应的票。我和你外婆结婚的时候,为了买一台缝纫机,可是积攒了一年多的工业品票。”外公露出回忆的神情。那台缝纫机我看到过,锈迹斑斑早已经不能使用,上次搬家的时候爸爸说把它扔了吧,外公没答应,硬是在储藏间占了一个角落,原来它是这样的来历。
外公告诉我,那个时候中国很穷,什么物质都很缺乏,生产力水平又不高,国家只好实行凭票供应制度。肉的供应就曾经很紧张,如果告示明天卖肉,不论刮风下雨,人们都连夜排队,用积攒了一个月甚至几个月的肉票去买肉,买上一块大肥肉一家人好好补补油水。
“啊,那个年代原来是这样。”我不禁喃喃自语起来。
看着这些比我年纪大得多甚至比爸爸妈妈年纪也大得多的票,我很难想象外公他们日常靠着各种票生活的情景。妈妈说她还依稀有一点小时候凭票买东西的生活记忆,但是上了学以后各种东西就渐渐多起来了,不知不觉那些票就消失在生活中。外公说现在也只是看到这些泛黄的旧票,才回忆起30年前50年前的日子。对比之下,现在的我们实在是太幸福了。
我学着外公小心翼翼地把这些票收起来,放进信封装好。我要好好保存它们,它们不仅仅是老物件,更承载了外公他们的回忆,也见证了我们国家和人民由穷到富的历史。我相信我们的国家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变得更加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