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鲁镇的黑夜与白天仿写
陶行知纪念馆
王芊然
走进小园,抬眼望去,陶行知戴着眼镜,一只手臂微微抬起,另一只手轻轻搭在孩子的头上,头微微低下,和蔼地看着孩子们,眼里满是慈爱和憧憬。
陶行知纪念馆旁有一个小花园,虽然不大,但一方池塘上浮着一个个绿色的盘子,还有些许荷花的花瓣浮在水中,绿色的水、粉色的瓣,再配上荷叶,夏天的蝉鸣为它添了一丝生机。慢慢走进纪念馆,一个个陶行知和学生们的像立在我面前,我仿佛看到了陶行知在演讲会上拿鸡做道具,告诉听讲的人,教育学生不能硬压迫的情景。我多想去那个时代,去看看陶行知用四颗糖教育了一个调皮的孩子,他和孩子民主讨论学习的重要性,他带着孩子去看如何修表。
陶行知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用新颖的民主的方法教书,又亲自编写了教材,免费赠送给那些想要读书却读不起书的劳苦大众,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篇二:鲁镇的黑夜与白天仿写
西湖
马伊辰
“杨柳依依”正是我拜访西湖的季节。
远远地,便能看见一层又一层的青山,连绵起伏,连绵不断。再来到了近些,便听到了许多清脆的鸟鸣,发梢也随淡淡的清风而飘动着。不远处,我便看见了著名的苏堤,它是那样的绵长,那样的古香古色,与近处清澈的水、清翠的树、粉嫩而娇羞的桃花、远处低矮的山、优雅的亭台楼阁相呼应着,好一副山水画!我仿佛也进入了这画中,看见了苏轼站在苏堤上,高举酒杯,笑呵呵地与西湖,青山,绿树对饮着,不知不觉便高吟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随即便一饮而下杯中的美酒。又向前踱了几步……恍惚间我又回到了现实,再定睛一看,这苏堤上只有游人而再无苏轼。
这里的水、树、山、花、亭台楼阁,都令我深深的着迷。我爱西湖!
篇三:鲁镇的黑夜与白天仿写
广富林
瞿天瑞
这是松江的广富林。我放轻脚步,踩在微长着青苔的石板路上,向里走着,会路过一条老巷,它旁边建着一排瓦砖房,我仿佛看到了当时老上海的居民,笑着,眯着眼在朝我招手笑咧!再往前走,就显出了一大片供人耕耘的田地。我去时已是深秋,那已然被耕种过的土地上,有绿的,有黄的,田中央栓着两头牛。这时,我又仿佛看到了农民伯伯牵着老黄牛正在犁地呢!牛的哞声与农民的声歌声融在一起,就成了这个秋天最美的乐章。田旁是一条小溪,渔民们坐在木船上,划着桨,水中荡漾起一圈波纹,就如人们的笑眼,在这样悠闲的捕鱼生活中所获得的快乐,也都映在了这如镜般的溪面上。走进地下博物馆,就像站在时光隧道中,小吃摊的店主们招手吆喝着:“好吃的油条大饼喽!”在这样愉悦的气氛中,我又踏过了那条石板道,太阳虽然已经下了山,但上海的宏伟在我的心中却徐徐升起。
篇四:鲁镇的黑夜与白天仿写
西湖
宋天佑
漫步在长长的苏堤上,撑着雨伞,伴随着轻柔细腻的小雨。抬起头来,天空灰蒙蒙的,却不像“黑云翻墨”那样,平静的湖面上,白色的小雨珠争先恐后的跳进小船里,一阵狂风吹来,小雨珠们又被吹的无影无踪了。伞猛的向左飞去,我赶紧用双手抓住伞,把手臂往回拉。六月的西湖,是一年中最漂亮的时刻。六月西湖的景色和其他时间的大不相同。把眼睛朝远处看,“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景象呈现在了我的面前。而那“别样红”的荷花也栩栩如生的浮现在了我的脑海里。走到苏堤的一半,我觉得有点儿可惜,没能感受到“水光潋滟”的景色,但是“欲把西湖比西子”的原因,我了解的清清楚楚。再往前走,一座孤山阴阴的浮现在了薄雾之中。那座山虽然没有“阴阳割昏晓”的高耸,也没有“造化钟神秀”的美丽景色,但是你登上去之后,就能体会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环顾四周,我不禁想到苏轼当年发出的“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感叹。
篇五:鲁镇的黑夜与白天仿写
西湖
王悠有
如果说杭州是条项链,那西湖就是最耀眼的那颗钻石。“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艳抹总相宜。”那天,苏轼与朋友在西湖上饮美酒。开始天气晴朗,不一会儿功夫便阴了天,下起了雨。这样,饮酒未尽看到了这番场景的苏轼便写下了这首诗。走在西湖边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光粼粼,波光艳丽。在雨幕笼罩下,群山若隐若现,显得十分奇妙。若把西湖比作西施,浓妆艳抹都十分适宜。那些荷花芬芳扑鼻,吸进一口就像一股甘泉冲进了五脏六腑,令人心旷神怡。花瓣是淡粉色的在骄阳下显得格外令人怜爱,嫩绿的枝叶也别有一番风味。坐在船上,近看西湖,西湖被微风吹着,泛起层层的涟漪,涟漪晃得十分有规律。要是再听一首小曲,看看苏堤,仿佛看到了苏轼与友人谈论,创作,更给西湖景色增添了光彩,西湖的变化像在眼前一一划过。
篇六:鲁镇的黑夜与白天仿写
张乐平故居
王芊然
跨过张乐平故居,仿佛看到三毛在门口因被淋成落汤鸡而感到难过,看到他在拿着镜子照呢。旁边的墙上一幅幅三毛的四格漫画,柏油路上干干净净,没有一片落叶。一路径直走到了张乐平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一个大桌子上井然有序地摆放着书、纸、画笔,除了几张照片外,再无华丽的东西,卧室也只有一张不大的床和沙发,显得明净、清爽,我能大概猜出来,他是一位非常节俭朴素的老人。
墙壁上一张张三毛的漫画,我仿佛看到三毛初来上海时的期待,他耍小聪明时的天真、可爱,以及他被怀疑当了小偷时的无奈、伤心。我不免地想,如果面前有一条河,我一定会看到救他的那个老爷爷,划着船,来到老上海,看到当时学杂技时的情景,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旧社会起初的不平等,对待贫苦孩子的残酷无情竟被张乐平写得栩栩如生,令人赞叹不已。
篇七:鲁镇的黑夜与白天仿写
西湖
方圆
这次,我来到了杭州西湖。从山上向下望去,碧绿的西湖在微风的吹拂下,仿佛是一块雕刻得惟妙惟肖的玉石,没有一点瑕疵。在两岸树木掩映下,显得分外优美,仿佛是个柔美的女子,在翩翩起舞。古今多少诗人在此地写下过不朽诗篇啊!“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便是此地最好的写照。在西湖边,望着绿树、沙堤镶嵌在西湖周围,难道不是无比美丽的水墨画吗?在宋朝,西湖又提升了一个层次。北宋苏轼来到此地后,先是营建苏堤,使得西湖更加温柔,而他带来的诗篇、美食又为西湖增添了新的文化。南宋时期,连都城都迁到了西湖一带,在连绵不断的青山绿水中,南宋统治者流连忘返,不思进取,最后在歌舞升平中走向灭亡。此时的西湖却仿佛是一个心狠手辣又妖艳的妇女,令人无休止的痛恨。想到这儿,我仿佛看见了一个又一个文人墨客歌颂西湖的飘逸、豪放,听见了西湖边柔美的歌舞声,闻到了西湖边花朵的芬芳,但这一切,都被那毒辣的“西子”驱逐了。啊!这美好的西湖,竟使一个王朝陷入被动,直至灭亡。可是,这究竟是她的错吗?
篇八:鲁镇的黑夜与白天仿写 ……此处隐藏728个字……;想饮酒抒怀,又苦于年龄不允,只得以一粗陋小文记下这场与苏轼内心的邂逅,与苏轼豁达的相遇。多情应笑我,但我已无比荣幸。
篇十一:鲁镇的黑夜与白天仿写
武侯祠
金典
在炎炎的夏日中,我来到了四川成都的武侯祠,这是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的墓,前往诸葛亮长眠的地方前,有一条有红砖砌成的大道,犹如故宫的宫墙那般端庄沉静红。红墙就像一团火焰,千年百年的燃烧着,如同诸葛亮那为国效忠的心,红墙之上,大叔掉下了一片又一片的叶子,它们在空中荡漾着仿佛落入水中的花瓣,娇嫩又生机,他们会在秋天成为树的盐分,自我牺牲来为下一代叶子做出奉献,这令我想到了那千古名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那一心为复兴汉朝的心令我敬佩,我仿佛看到了诸葛亮,看到了他那为国为民的精神。
篇十二:鲁镇的黑夜与白天仿写
滕王阁
黄彦嘉
几年前,我到南昌旅游。在南昌城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滕王阁了。一进滕王阁景区的大门,迎面而来的是一大片树木茂盛的土地,中间夹着几条宽敞的走道。远方竖立着一座七层宝塔,上面印着如彩虹一般丰富多彩、五光十色的花纹。宝塔的塔顶,像一只昂起头的凤凰的嘴,直指天空。父亲告诉我,这就是滕王阁。
走进二三层,我们就来到了滕王阁的大厅。大厅十分宽大,刷着亮堂堂的红漆。我仿佛看到了在一千三百年前,许许多多社会名流在这里共赴佳会,谈天说地的热闹景象。他们有的是文坛领袖,有的是地方大员,更多的是来自大江南北的重要官员和文人墨客,但是,他们现在都齐聚一堂,共同参加这个盛大的宴会,实在是令人惊讶。
到了顶楼的阳台,远方的景色一览无际。在离我较近的地方,我看到了一条曲折的大河,上面浮着几艘小舟,和王勃描写的词句简直相差无几。虽然目前楼周围的细节已经今非昔比,河水已经慢慢变黄,我们也不能看到河上金碧辉煌的船只在河上游来游去,但是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当时景色的悠远。到了傍晚,几只海鸟飞了下来,扑到水里去觅食,如果我再等一下,或许还真能等到一两只鹜,在晚霞的照耀中和落日映成一片吧。
篇十三:鲁镇的黑夜与白天仿写
龙华烈士陵园
李籽筠
一走进龙华烈士陵园,我就被一座栩栩如生的石雕所吸引,那是几位怒目圆睁的战士,他们热血沸腾、怒发冲冠,眼神里满是愤慨,即使隔着衣服,也能感受到他们青筋暴起,仿佛要冲上前去,把敌人撕得粉碎。进入纪念馆,一幅鲜艳的油画映入眼帘:画面中有十多位神情庄重的一大代表,他们手中紧紧攥着纸张和书籍,纷纷凝望远方,或眉头紧锁、或凝神沉思、或指点江山、或激扬文字,好像正面对着一个事关重大的问题。他们背后的天空连着沉沉地一片阴云,建筑好似也如阴沉可怖的巨兽,但他们坚定的神情自是点亮了另一片天地。在这1921年的夏天,他们聚集在黄浦江边,骄傲地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从此,饱受灾难折磨的中国人民有了可靠的组织和领导者,中国革命面貌也焕然一新。
沿着展厅参观,陈列着革命先烈们读过的书本以及各种物品。在当年淞沪警备司令部的刑场之一,挖掘出18具完整的遗骸和数具残缺的遗骸,有些遗骸上还带着手铐、脚镣,静静地控诉着当年所早到的非人的待遇。走进展厅,这里正播放着视频资料。在激昂的乐声中,宁死不屈的勇士们带着铁链枷锁,相拥着跳起最深情的舞蹈。随后,枪声响起,遭受敌人枪杀的那24位先烈怀着对革命胜利的深切盼望倒下了,将最后的热血也撒在了这片他们为之奋斗的土地上。望着眼前这一幕,我明白了,无论是冰冷的牢狱,是铁链的束缚,还是爹人冷库的枪声,都无法磨灭英烈们对革命事业至死不渝的忠诚!
篇十四:鲁镇的黑夜与白天仿写
不亦乐乎
杨子超
这是曲阜,这也是孔孟之乡。那个夏天,我前往那里实地探访。虽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进了曲阜之境,还果真如此。下了高铁,就出现了很多小三轮“迎接”我们,个个都要拉我们去宾馆,嗯,也很是“不亦乐乎”呢。太阳正高照在天空上,路过城门时,阳光照射在城门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也不知怎的,突然就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那时的战乱和城墙进行匹配呢。
也不知为什么,曲阜的巷子总是微微有些弯曲,而那弯曲并非想象中那样不和谐,就像一个个微微弯着腰,似乎在像外人展示她优美的身材,而马路也能从侧面映出她的文化气息吧。沿着主街一直走,两边的小店扎着幌子,虽然店内已经变了模样,但终究是回不去了。
进入了孔庙,就能感到孔子是多么的被人尊敬了,“为人师表”,庙里据说有一个习俗,凡是能背诵十五句论语并能理解其含义的,就能免除门票。这无不透露着对儒家文化的认可和赞许。进入屋内,一片寂静,门窗都有点旧了。而格局还是老格局,家居也是老家居,观赏这些老物件的人们也是“不亦乐乎”啊。若不是穿着花花绿绿来到这里,我还以为这就是春秋时期了,只是梯子的碑都有被打碎和被销毁的痕迹罢了。
现在,“不亦乐乎”在那边也越来越多的被看到了,可能是孔庙中的尊孔精神,也可能是大街边的小店都说是“不亦乐乎”,这个小城市中的文化精神,值得品味。
篇十五:鲁镇的黑夜与白天仿写
西湖
张奥硕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她在我心目中就是人间天堂。
那是一个下雨的傍晚,雨下得周边雾蒙蒙的,远远望去,像一幅中国水墨画。西湖周边每条小河的两旁是一些精品店、小吃铺亦或一些小茶馆,给人一种时尚又怀旧之感。春天的西湖,是一年中最美的时候,尤其是傍晚时分,烟雨朦胧中的她俨然是一位醉美人。
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打在河面上泛起一圈圈波纹,打在脸上清清凉凉,似乎有点冷,但一点也不让人烦,因为你身处杭州西湖。我和爸爸妈妈闲庭信步,一路欣赏美景,不知不觉来到了最具代表性的苏堤和白堤。我们站在桥的中间,环视着四周的夜景,透过细纱般的雨雾,看到每家小店都亮着灯,这一家家的灯光串起来,就像是环绕在西湖美人颈上的项圈,给西湖增添了几分韵味。从桥上再折回到小路上,我发现人不多,但也不少,有些撑着不同型号的雨伞,有些穿着不一样牌子的雨披,还有些穿着花花绿绿的雨靴,红的,黄的,蓝的,那色彩很符合杭州的身份:鲜活的、彩色的、流动的美。此时此刻,我的脑海中忽然闪现出一幅场景:宋朝某皇帝一边享受着美酒,一边欣赏着宫女美妙的舞姿。这让我不禁想起了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儿子,当心脚下路滑。”妈妈的一句嘱咐把我拉回现实,心想,幸好我生活在新时代。
我和妈妈一边走,一边看,一边听着爸爸说着杭州近几年的发展:“杭州这几年在和上海抢人才哦……”听到这些,我仿佛又置身于另外一个场景:一人和朋友们在西湖游宴,被西湖的名山胜水所陶醉,挥毫写下了一首佳作:“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我想,无论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游客,倘若坐在一处幽静的小屋,品一杯香茗,听一首舒缓的歌,通过窗户望着远处的美景,回忆着有关西湖的一个个典故,那也是极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