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旧梦无寻处,几度新春不在家。”宋朝词人吴文英这样感慨道。痛惜好多年的春节,自己都无法返回家中,与家人共叙天伦之乐。春节、过年,就意味着团聚和欢乐。这是融入每个中国人血液里的记忆。这份记忆随着时间的流淌,在不变与变化中更加多姿多彩。
不变:扫尘、打年糕、守岁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个扫尘的习俗用意是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你看,我的妈妈正热火朝天地拆洗被褥窗帘,我的爷爷正有条不紊地掸去灰尘蛛网,我也没有闲着,帮着扫地呢!经过一个下午的忙碌,家里的物品摆得更井井有条了,窗户更明亮了,我还在自己家的大门上贴了两个喜气洋洋的“福”字。爷爷兴奋地吆喝着:“干干净净过大年喽!”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
蒸笼里冒着热气,几个年老的妇女正忙着在往蒸笼里加着米粉,烧火的一般也都是妇女,青灰色的石臼,两个大汉正轻而易举地抡起一个大石锤轮番捶打着米团,而我们这些小孩则围在这里嘻嘻哈哈地玩闹着这就是过年前打年糕的热闹场面。每年,爷爷都会先仔仔细细地将糯米淘洗干净,带着我去加工成粉,再装上几捆柴火,赶去打年糕的场地。当热腾腾的年糕头打成后,大人们总会先掐出一截递给我们这群小屁孩,逗趣道:“吃了年糕,年年高”,还有好心的大人会给我们几勺甜甜的白糖,蘸上白糖的年糕头,又糯又软,甜得比蜂蜜可好吃了。等爷爷推着打好的年糕回家,我已经打饱嗝了,连晚饭都吃不下了。打年糕是我过年最期待的事,也预示着新的一年平平安安,节节高。
除夕之夜,每家每户都会早早吃好年夜饭,全家聚在一起守岁。我家也不例外,全家人先悠闲地喝喝饮料,嗑嗑瓜子,然后等着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今年我最喜欢的节目是刘德华、关晓彤和王一博演唱的《牛起来》,因为里面的机器牛都很多才多艺,有的能写毛笔字,有的能跟着节拍舞动翻滚,太神奇了,我也想有这样的一只机器牛。妈妈说她最喜欢的就是小岳岳的相声《年三十的歌》,妈妈居然跟着小岳岳一起了起来,我也跟着音乐舞动起来。全家都沉浸在欢声笑语中,好不热闹!
变化:不放爆竹、网上拜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多少年来,新的一年家家户户开门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我也盼望着过年能放烟花,可是妈妈却说过年不能放鞭炮,我感到很委屈,这是为什么呢?妈妈说,春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好处可多啦!燃放烟花爆竹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危害,比如空气污染,噪音污染,放鞭炮的时候有很大危险性,妈妈还特意给我看了小朋友因为玩鞭炮而受伤的新闻。我想,这样的过年变化挺不错的。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走亲戚,拜大年,这是往年过年的必备节目。可是今年,妈妈和爷爷都告诉我,我们都不走亲戚了。虽然遗憾,我知道这都是为了防控疫情的需要,才做出的变化。我早就听妈妈在跟舅爷爷、姨奶奶打电话拜年祝福了,我还给自己的堂弟、表妹发祝福语音,线上做客聊视频了呢!
爷爷总是说,记忆里过年的很多习俗永远都不会变;妈妈总是说,记忆里过年的很多习俗总是在变化;我想说,不管不变还是变化,过年开心团聚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