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炊烟即景】
彭睿辰
提起炊烟,对我们城中的孩子来说是十分陌生的,只有在乡村才能偶尔见到炊烟。可是,对我来说,我却十分了解家乡的炊烟,给我的感觉就是个字:美不胜收。
我的老家在益阳农村,所以我经常去看望爷爷奶奶,自然也就格外了解乡村。
早晨的炊烟风轻云淡,像天边的晨曦,清灵疏朗。熬一锅小米粥,就着一个鸡蛋,一碟咸菜。吃罢,农家新一天的生活便拉开序幕。
午间的炊烟是匆忙的,因此,午间的炊烟往往急速升起,瞬息消逝,暗示着乡村人们的忙秋忙夏,用“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比喻是再好不过了。
傍晚的炊烟是最美的,也最能体现农家的细致,夕阳斜照西山,缕缕炊烟与夕阳交织,美得不知如何形容,庄家人有个习惯,越闲越吃,所以晚上的食物都会丰盛些,乡村人尤其懂得炖肉,小火慢炖,肉烂汤浓,远远都能闻到飘来的香气,因此傍晚的炊烟细水长流,从黄昏一直摇曳到夜幕来临。孩子们此时便聚到一起,捉萤火虫,摘黄瓜,捉蟋蟀,乡村的一天便结束了。
炊烟是乡村独具特色的景象,在城中的小孩是见不到这种美景的。
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的花,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画中的奇妙意境只有看懂它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故乡的炊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篇二:岳麓即景—枫迹】
姚淳耀
早就听说岳麓山秋日的层林尽染,今日如愿登上了岳麓山。
可刚进大门,我就大失所望。这分明是一颗颗绿绿的树,单调,没有一丝美感。唯一的希望便在远方的雾中,而这些绿树都微微向那希望之雾倾斜,使得那一团缭缭绕绕的白色愈加神秘。
我再走近几步,那红色竟真的在雾中,微微的现出,使我的心直跳。我加快了步子,那红与黄一点点、一寸寸地显出。忽而,我停下了脚步,那红的、黄的两团晕已经清楚的挂在了树梢。那一片一片的叶,在树上结成一片,而每一片却又那么清晰!这红的、黄的那么鲜艳,后面的绿树群与群山把它衬得那么突出,却又丝毫不突兀。
接下来又是一片绿,直到我拐过一道弯,出现了爱晚亭。
爱晚亭,一个绿檐红柱的亭子,矗立在中央。两旁那红中绿、绿中黄的树,一小簇一小簇的,伸入爱晚亭前,像那持扇的小女仆。而再前错落有致的红的黄的绿的树,分明就是朝拜的百官,而中间一条平静的河中,漂浮着均匀的铺满红叶,平整的就是那皇帝出入走的地毯,而旁边与后面依靠的青山是翠绿的屏风,正中间那壮丽的爱晚亭正是端坐中央的皇帝。
我看着看着回过神来,不是皇帝,是爱晚亭。我再看一眼这美丽的景象,只恨我没有足够优美的文字表达它。
下了山,我冥思苦想,也没有哪个词能概括这秋日的岳麓山。
【篇三:池塘即景】
杨沛熹
在我所居住的小区里,有一个不大不小的池塘。一进小区大门便可以看见门前的几个长方形池塘,一字形排在门口。两旁种满了棕榈树,主干道上的车来车往,也是这个池塘增添了几分生气,春意盎然。
在这个不大不小的池塘里,到处都是鱼儿欢快的叫声;到处都是供氧机里的水从天而降的声音;到处都是小鱼们嬉戏打闹的声音。小鱼成群结队地自由自在地游着,一会儿从这头游向那头,一会儿又从那头游到这头。它们摇摆尾巴,抖动身子,耸耸头,就这样无忧无虑地游啊游啊……它们有的在石缝间穿梭,有的在喷泉下睡觉,还有的池塘边抢夺食物。鱼儿们整天都生活在这个池塘里,好不闲逸。突然,一只全身乌黑,长着两颗又大又鼓的眼珠的金鱼从岸边游了过来,纵观它全身上下,不愧是中国的国粹。
池塘两边还有两排棕榈树,它们像几位久经沙场的老将似的保卫者小区的安宁,保护着小区的一草一木。从它们那粗糙的、凹凸不平的树干来看,就认得出来它们身上满是伤痕,代表着它们立下的赫赫战功。在它们脚下的这些小花小草,都在它们的保护下存活了,雨天叶子为它们遮风挡雨,晴天叶子为它们遮阳防晒。
池塘边还种了一些菊花,它们嫩嫩的、黄黄的。每当到了秋天就盛开得如火一般,热烈又纯洁。微风吹过,遍地的菊花翩翩飞舞,好看极了。
我们的小区四季如此,年复一年,每天都会有新生活、新生命在萌发。这就是我们小区的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