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中国的教育都是成绩至上,往往还伴随“棍棒底下出孝子”,可是,这样做就真的好吗?最近我看到的一幅漫画,令我浮想联翩。
漫画中,第一个孩子考了一百分,得到了父母的奖励,我们且称他为九毛;另一个孩子考了55分,脸上挨了一巴掌,我们且称他为三毛。可到了第二次考试,却又大不一样。九毛因考了98分,仅仅两分的浮动,就让他挨了一记“如来神掌”;反观三毛,他考了61分,进步了6分,就轻松得到了奖励。在现实中,很多父母不正是这样吗?
九毛和三毛,正形象地反映出中国家长在教育中的一个特点:万般皆下品,唯有成绩高。这些唯分数论的家长,从来都是简单粗暴地解决问题,而不去仔仔细细了解孩子这次变化的原因。就比如九毛,他只不过是2分的轻微浮动,就挨了一顿“毒打”,他的父母根本不知道他这次退步的原因,是粗心了?是试卷比较难?还是其他原因?我们无从得知。这样的做法,除了小部分父母能认识到错误并改正外,其余的父母几乎不可能!
而孩子,只会对此产生心理障碍,考试时只会想着考差了怎么办,心理压力极大,更考不出好成绩,从而陷入恶性循环,说不定会变成一个彻彻底底的差生。
再说三毛,他的进步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如果只是靠运气,那么他的成绩只会飘乎不定,根本维持不好。如果是努力,那这样的奖励也不一定就好。他可能会越来越好,也可能因此飘飘然起来,下一次变得马虎大意,又重新退了回去。父母这样看成绩,好吗?
反观生活中,这样的父母还少吗?在中国式教育中,一直是“分数至上”,难怪教育局迫切呼吁改革。去年曝光的一件事,令人不寒而栗:一个小女孩,只不过是顶了几句嘴,就被毒打得倒地不起,多么可怕!可这难道不是千千万万个家庭的缩影吗?
真正良好的教育,应该借助成绩来帮助孩子。如果退步了,就要分析退步的原因,并改掉这些错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如果进步了,也应该分析原因,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保持进步。何况,我们不能只看分数,道德品质、自立能力同样重要!
在此,我呼吁各位家长,你们应该重视孩子的所有方面,而不能只看成绩,更不该以体罚来教育;用沟通、讲道理的方法,效果不是更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