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世界上仍在使用的唯一的表意文字。我们对汉字的学习,往往停留在知道这个汉字念什么,是什么意思。但这是远远不够的,汉字发展几千年,他有着独特的美,这种美不仅体现在形体上,更在它的灵魂,在它的神韵上。我们了解汉字,要感受到它的文化意蕴、它的魂魄和它的筋骨。在这里,我向大家诚意推荐一本书——《汉字里的国学》,这本书很符合我们对汉字学习的这一要求,它挖掘了汉字背后传递出的人文精神,注重汉字构成之后所要表达的智慧,对照现代生活,我们可以看到我们从哪些方面可以跟古人看齐。
在作者的自序“写在前面的话”中,他指出,诸多汉字遵循天道而活着。而提到活着,生死是一个永远摆不开的话题。“清明时节雨纷纷”,这两天正好是我们中华民族悼念祖先的日子。在过去的三个月里,因为新冠病毒的肆虐,多少家庭经历了生离死别的痛苦,4月4日上午10:00那三分钟的全民哀悼,更是寄托了中华民族如山一般的愁思。
生是什么?在书里“生死——逃不掉的对话”这一章节中,作者写到:“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从小草的生长,我们联想到了人。大地就是母亲,“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母亲孕育一个宝宝,有如土地孕育种子万物生长生机勃勃的样子,是令人欢喜的。一个家族添丁进口,当然也是一件欢喜的大事。
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所画的《女史箴图》第六段的内容为“夫妇并坐,侍妾围坐,群婴罗膝”。插题箴文是“夫言颜如微”至“则繁尔类”,意思就是指后妃不妒忌则子孙繁多。唐代诗人李白也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说道:“会桃李之芳园,叙侧天伦之乐事。”这其中所提到的天伦之乐就是一个家族最为幸福的事情。
相反,死亡的到来就会给活着的人带来无限的悲伤。死,本来是一个人生命的终结,但我们祖先在造“死”这个字的时候,不只是说明一个人停止了一切生命活动。从“死”这个字的甲骨文能看出死字的一边是活着的人在旁边跪拜哀悼,很显然,古人造“死”这个字是把活着的人和死了的人放在一起去看待的,这似乎不是在强调死,更是强调活着的意义。
管中窥豹,从“生与死”这一个话题,我们就能看出汉字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一本书里一共介绍了76个汉字的故事,语言精炼,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去读。让我们一起来读这本书,去了解中华民族创造的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我相信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