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而读书,则是获得知识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读书讲究的是方法和效率。不是越快越好,而是在于觉醒和思考,让我们能够读懂读透,有所感悟,有所思考。
故读书应分为三步:第一步,读懂;第二步,联想;第三步,思考。
读懂,会用到许多手段。人若是想要读懂一本书,首先要做的,就是圈点,批注。这是读懂每一本书的必由之路。“好脑子不如烂笔头”,就像徐老师说得那样,“不动笔墨不读书。”在书上做批注,就像与作者对话一样,既使我们可以听到作者的想法,也可以了解到我们自己的见解。事后,再次拿起书的时候,也有助于我们的忆起。
读懂之后,我们还要学会联想,借助对比、类比等手段,联想自己能想到的一切。例如,当我们看到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拜访毛泽东时,警卫员让主席换下带有补丁的衣服,以示尊重时,主席却坦言道:“历来纨绔子弟考不出好成绩,嚼得菜根百事可做。张澜是贤达之士,不会怪我们的。”通过这个事例,我就能够联想到曾在《歌德访谈录》中所读到的“一切都及其高雅和俭朴,不显得豪华”。这个过程无需思考,但却加强了我们的忆起力。
“学而不思择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是阅读的第三步,在我看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如若一个人不能去冷静认真地思考他所学到的东西,他将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重庆谈判时期,蒋介石在后花园同毛泽东谈话时,了解到他们都在读《资治通鉴》,从而自比毛泽东,殊不知,毛泽东一共读了18遍,而自己是否读过一遍?在读这18遍的过程中,毛泽东已经能够驾驭自己的思维,得到治国理政的真理,使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而蒋介石不过是迎接了失败而已。
亚里士多德说:“人生最大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而读书则是实现这最大价值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