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离我们并不遥远,一直就在我们身边。它可以是一首诗,一幅画,也可以是一件不起眼的小工艺品……有艺术的地方就有美,我们从小就要学会感受艺术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上下五千年,历史久远,非物质文化遗产铸就了中国人一片团结之心。今天,西山中心小学的小记者们,怀着好奇又欣喜的心情来到弘戈堂碑刻艺术工作室。该工作室成立于1991年,致力于从事各类艺术碑刻的设计制作,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碑刻,碑拓技艺为己任。
走进碑拓课堂,阵阵墨香迎面而来。所谓碑拓就是将碑板上的文字或图案,用宣纸紧覆在碑板上,用墨打拓其文字或图案,然后将纸揭下,纸上便留下碑板上的文字或图案。碑拓的美在于匠人们精益求精,脚踏实地。工作室秉承"笃实耕耘,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用精湛的手艺,拓下不朽的历史。
弘戈堂主人戈爷爷亲自为我们示范,只见他娴熟地操作着,一手蘸墨,一手刷墨,呈现出中国传德之心。接着戈爷爷为我们倒上了墨水,轮到我们大显身手。倏忽间,弘戈堂工作室好似在演奏一曲心潮澎湃的歌。碑拓时,力气必须适宜,力大了,就会有破洞;力小了,就会显得暗淡,两边不匀称、不协调。碑刻须从左往右或上往下,一但有地方出错,整幅画就会失去碑拓的美观。不一会儿,我碑刻的“中国梦”红得耀眼,红的灿烂。那是劳动的见证。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着艺术的美,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国人励志的心。
戈爷爷又为我们讲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作用。一个个中国梦激励了我们畅想祖国,展望未来。一股力与美的暖流,流遍全身,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田,成为我的目标。中国之崛起,靠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戈爷爷介绍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因与野生稻谷杂交,吃饱了中国,那幸福来之不易;屠呦呦奶奶因发现艾草,救助了非洲65万人,使中国得到非洲的爱戴,艾草便有了“呦呦之蒿”的称号……祖国在迅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祖国迈向科技的力之源。
文化艺术推动我们前行,美无处不在,力无处不有。艺术在心间拨动,美在脑中回荡。非物质文化遗产永垂不朽、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