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

2021-10-17 09:53:50
【精品】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锦集9篇

【精品】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锦集9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9篇,欢迎大家分享。

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 篇1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推移,元宵节活动越来越多了,不少地方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 篇2

元宵节跟古代祭祀太乙神有关。太乙神就是天帝,主宰人间祸福,传说他指挥着16条龙替八方行云降雨。在农耕时代,雨水息息相关着作物命运,人们为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新年元月里首祭的就是太乙神。到了西汉武帝时,建《太初历》,在历法中正式规定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节日这天从朝廷到民间都要祭祀太乙神。

元宵节又叫上元节,跟道教有关。东汉张道陵创立道教,叫天师道,后世给他封号为张天师。道教尊奉“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水官。天官生辰正月十五,称上元节;地官生辰七月十五,称中元节;水官生辰十月十五,称下元节。

天官最大,上元节又是传统的元宵节,道教又宣扬天官好乐,人们为求得“天官赐福”,就在这既是元宵节又是上元节的节日里大搞娱乐活动。元宵节大放花灯,迎神赛会,境庙上灯,演出百戏,因此元宵节又叫上灯节,直到二月初二上灯结束,叫落灯节。

元宵灯会当然是一大亮点。如走马灯,它按照某一戏剧情节制成角色,在灯中旋转,如同舞台演出一般。最吸引人的是舞龙灯,龙是中华民族威严和祥瑞的象征,宁海最常见的龙灯是布龙。布龙由单节构成,至少要有3节,多到有29节的。

舞龙的历史悠久,东汉张衡在他的《西京赋》里就有过描述。最雄健的是舞狮,宁海叫打狮子,舞狮在三国时就有,舞狮必须跟武术表演结合,用大锣大鼓配合,节奏感极强,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

元宵还是一个美食节,北方叫吃“浮圆子”,南方人叫“汤圆”,宁波汤圆更是名闻中外。它的原型来自“嫦娥奔月”神话,说嫦娥偷吃了不死药,飞上了天,奔进了月宫,下不来了,她捎信给丈夫后羿,叫他在正月十五之夜月圆时,吃上糯米粉做的“元宵”,夫妻就可以在天上相会。于是,“元宵吃汤圆”就成了习俗。

在宁海,除了“元宵吃汤圆”之外,民俗有吃用粳米粉裹红豆馅的“团子”,俚语是:冬至日吃圆,正月十四吃团。

天下元宵在十五,宁海正月十四闹元宵。宁海古属章安,章安就是台州。传说元朝末年,南方人民纷纷起来反抗元朝的残酷统治,台州地区约定在正月十四杀胡人。为了庆祝起义胜利,便把元宵节提前一天,定在正月十四。

十四之夜,家家户户上境庙高烧红烛,礼拜境主爷爷(白鹤大帝赵炳),家里有纱灯的,点起纱灯,没纱灯的,点起大灯笼,至少一对,挂在自家堂前廊上,上灯应节。村里或近村有龙灯会、狮子会组织的,更热闹了,挨家挨户打龙灯,打狮子。大村落还举行盛大灯会。孩子也拖着家制的毛兔灯之类凑热闹。

狂欢之后,每户人家都得做两件事过节:燀址界与喝胡辣汤。

史载元朝灭了南宋后,把南方人民定名为“南人”,列为最低民族,实施残酷的民族压迫。为防止南人反抗,在南部地区编连设界管治,每五户南人编为一个连,每个连与连之间立一块址界牌,禁止互相往来。

元朝统治者意想不到,最先起来反抗“杀胡人”的竟是这些被贬入底层的“南人”。台州地区是在正月十四杀胡人的,杀了胡人,人们便把封锁他们的“址界牌”烧了。燀址界就是烧址界。在那时,燀址界是一场反压迫壮举,到后来渐渐地演化为人们祈求发家致富的意愿了。

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 篇3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南靖人民一年一度的元宵焰火晚会。我们来到中山桥,只见那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人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地等待着焰火晚会的开始,有的小朋友手里还提着花灯。 到了八点整,嗖嗖嗖……烟……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南靖人民一年一度的元宵焰火晚会。我们来到中山桥,只见那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人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地等待着焰火晚会的开始,有的小朋友手里还提着花灯。

到了八点整,"嗖嗖嗖……"烟火喷上大堤,让大堤上显示出了"东南海渡假村"六个大字。"啪"的一声,一个火点如同离弦的箭一般飞上天空,绽 ……此处隐藏4899个字……过古希腊高大的廊柱,月光映在香醇的葡萄酒中,曾经润泽过多少公卿的喉咙?同样的元宵,曾经几度照过历尽沧桑的秦淮?月光在商女的琵琶弦上,曾经被捻揉成几阙后庭花?这一切真的千年如一瞬,随风而逝,像一句喊出之后再也听不到回音的话!那个晚上,我忽然感觉到天地的悠悠和苍茫,我忽然颖悟:亿万年前,山川立处何曾是山川?亿万年后,山川立处何尝有山川?若虚已远逝了不知几个世纪,春江畔的芦荻,也不知曾经几度的枯荣?我们一生中短短的数十度元宵又何足道哉?一个孩子提着灯笼走过我的面前,他的眼神告诉我,他因为拥有这么美丽的灯笼而深感自豪。黄发垂髫初懂事礼时的元宵节我也很喜欢提着灯笼,从街头逛到街尾,深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有鱼灯似的。那时我老是不明白,为什么这么有趣的玩意儿,大人们总不去提一只呢?现在我才明白过来,童心原来就像灯芯一样,化成灰烬后,就再也燃烧不起来了。

孩子们,趁着你们的生命还像新茁的竹笋一样,尽情在月光下哗笑吧,让清风明月使你们在成长中更挺拔,也让晶凝着元宵的`文化令你们在未来活得更潇洒!

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 篇8

年的魅力不仅在大年三十震耳欲聋的炮声中,更在元宵节人山人海的社火表演中。作为古老的民俗瑰宝,在故乡,社火就像一块吸铁石似的吸引着人们,从年初翘首到了年末。正月十五这一天,一大早,十里八乡的人们,如潮水般涌向县城。有些偏远地区的人,更是天未明就出了门。走路的,骑摩托的,搭车的,成群结伴,将原本冷清的县城挤得水泄不通。

“正月里来耍社火”。作为春节民间最流行的群众自发组织活动,社火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其源可以追溯到中国远古时的图腾崇拜和原始歌舞。《礼记·祭法》中载:“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社是土地之神,火能辟邪。“因崇拜而思献媚,假歌舞以祈福佑”。歌舞便成为民间最早祀社风俗。周代称之为“大傩”,《论语疏》称傩为逐疫鬼也。宋代诗人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道:“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这种古老的习俗经久不衰,一直沿袭至今。种类也愈演愈多,有车社火、马社火、背社火、抬社火等,规模也从几十人到上千人不等,通过戏剧扮演、脸谱造型、高难度的动作和严谨的设计构思,展示惊险出奇、绚丽多彩的艺术感染力和民间教化。

社火队还没到,锣鼓声先传来。街道两旁黑压压的人群便如大海中的波浪不停地翻涌着。楼房顶站满了人,窗户口挤满了头,手脚灵便的更是攀上了树。站在后边的人只能踮着脚尖,扯着脖子在摩肩接踵的人群缝隙中搜寻着社火影子。虽然街道两旁有维持秩序的人,但前边的人仍不知不觉地走出了队列。一些人便抱怨社火怎么还没来,突然,一个金箍棒抡得风响,气势汹汹的孙悟空一下子窜到了跟前,吓得走出队的人直往后退。就在人们还惊疑不定时,身手敏捷的孙悟空已经窜出老远,在那抓耳挠腮扮着鬼脸,逗得人们哄堂大笑。伴随着人们的笑声,孙悟空又继续前去开道。一些人因为没看清孙悟空模样便前拥后挤,突然被憨态可掬的猪八戒和拿着马鞭的大头娃娃拍了一下肩,愣不然地赶紧知趣后退。就在人们看得如痴如醉时,震耳欲聋的锣鼓队又过来了。彩旗飘扬,数十辆花车上载着高台依次而来,甚是壮观。

高台又叫“背芯子”,即故事人物固定在特意设计的牢固铁支架(俗称芯子)上。一个高台一个主题,主要内容有《铡美案》、《桃园结义》等,多取材于戏剧或民间故事。《保皇嫂》中,关公左手叉腰,右手横举大刀,刀尖上端站着刘备,刀把下端站着皇嫂;《借伞》中的许仙撑伞,青白二蛇站立在伞的边沿上,迂回旋转,仿佛正在赶路,白娘子不时环目顾盼许仙,表现出夫妻恩爱,两情依依。还有接连三层,高达数丈的《杨门女将》,门口站立焦赞、孟良二将,马笼上站立的是八姐、九妹,佘太君升帐挂帅,金龙两旁做伴,造型威风凛凛,十分优美,尽显一门忠烈……芯子上的人物离地数米或十多米,凌空垂悬,摇摇欲坠,尽显高、惊、险、悬、巧的艺术特色,使人在离奇中惊叹,百思不解其妙。

当然还有高跷,又叫“柳木腿”。艺人们扮成各种人物,手持道具,踩木跷列队行进,高者三五尺,低者尺余。他们紧随芯子车队,时急时缓,动作潇洒飘逸。看不懂装扮的人们就依照脸谱的色彩来辨识人物的忠奸善恶:红为忠,白为奸,黑为正,黄为残暴,蓝代表草莽等等。舞狮子、划旱船、扭秧歌更是少不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社火就这样穿行在大街小巷。人们如风般跟在社火队伍后,一路前行,看了一遍又一遍仍不过瘾。

社火结束了,年就完了,一切都在春风送暖中开始了新意。

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 篇9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精品】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锦集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