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安静作文600字三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安静作文600字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安静作文600字 篇1
我喜欢聆听,聆听安静。
当你聆听安静时,你会听到许多平日无法听到的声音,心灵的微语,暮色移动的潜息,抑或青草萌发的幽响。
当你聆听安静时,仿佛可以看到空中的雪花以一种美丽的姿态奔赴融化,它在空中轻歌曼舞,舞步飞扬,直至最后 ,在风中拥向大地。
当你走在粉墙黛瓦的小巷,看到雨中的小巷好比一幅饱蘸了浓墨的山水画,在雨中由淡变浓,人影在墙角的青石板上晃动,雨,滴滴答答打在石板上,茸茸的青苔,飞檐翘角,“吱嘎”的柴扉,都仿佛在用一种安静的微语向你诉说一个古老的、梦呓般的故事。你会感到聆听安静时的感觉多半是浮华无涉的'。
它好似天籁之音。
聆听安静,可以让你的心灵洗尽铅华。
陶潜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他隐居乡野,不问世事,“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心也悠悠,乐也悠悠。你若疑惑:“问君何能尔?”他会拈花笑语:“心远地自偏。”
爱好宁静的人并非没有伟大的抱负,一味消极避世。
诸葛云“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陶潜语“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伟业在淡泊中沉潜,猛志在宁静中暂栖。
聆听安静可以使人变得冷静,可以使人胸襟广博,亦可以使人多几分理智,少几分冲动。像那些雅士仁人一样,过山看景,过水听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长袖飘飘,衣襟遥遥,更可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在安静中,月夜若思,登高回眸,梦中轻笑。
安静中,有一种浑厚的力量在潜息,安静地看着宇宙的奥秘,它就像一快未开凿的璞玉,洋溢着原始的悸动。在安静中,一切又是那么和谐宇统一,你可以听到外物的呼吸声。
我渴望聆听安静,去感受安静带来的大自然的气息,生命的张力。
我渴望在宁静中,“心凝形释,与外化冥合”。
安静作文600字 篇2
赵雷的一把吉他一首歌,曾扣动多少人的心弦;诗词大会上武亦姝的一鸣惊人,离不开她两千多首诗词的积累。他们给与了民谣,诗歌深入人心的力量,是因为他们在这繁华的都市中不追求名利,只是在安静中追求心中的向往。
安静,听上去简单,而在现实中,真正能耐得住寂寞,做到内心安静的人,又能有多少呢?内心的安静,要做到不为外界环境所打扰,在躁乱的社会中保持自己心中的'净土。
现如今,多少音乐人由于眼红商业中的利益而选择违背自己的初心。而“音乐诗人”李健,多少年来坚守初心,一首首民谣深入人心,他没有受到社会大流的影响,正是他内心的安静成就了他的音乐,受到听众的认可。李健的音乐不在于为了让别人听见,而是他与自己内心的交流,声音质感特别清晰。这也让李健的作品,既有着天籁般如梦如幻的意境,但又不会不近人情、距离遥远,有着一种亲切,以及疗伤般的效果。
陶渊明,可谓是官场中的一股清流,依附权贵以求得升官发财。即使是在家中贫困的情况下。他心中向往田园,他在辞官后选择归隐,去追求心中所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归隐后,他真正获得了内心的宁静。在这种宁静中,他创作出了一首首传世佳诗。陶渊明的诗作,流露出的是一种平和淡泊,与世无争的境界。
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许多产业为了增大产量,都选择用机器代替人工,甚至偷工减料。一些传统手工艺,坚持用人工,注重品质。正是因为制作者的坚守,使得传统工艺得以流传。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在这浮躁的社会中,只有守住心中的安静,才可以展示出惊人的力量。
安静作文600字 篇3
中国文人对于大自然,常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爱恋。画家周国城爱兰,他的笔下所描,袅娜着兰的芬芳。
周国城早年求学杭州,中年迁居广州。作为一个趋于成熟的书画家,脱离杭州的氛围,突然来到另一种艺术环境中,多少有点挑战意味。但他老实为人,静默习艺,始终将重点投放在中国艺术精神的根源上,心平气和地参化各种流派的精髓,终于有所成就。
兰花在他笔下占有绝对突出的地位。他的兰花极为简约安静,几根草叶,衬托着三五棵兰花,朴素地挺立在空旷之中,远离喧嚣,自成格局;大多是盛开的兰花,花瓣纵情伸展,貌似七歪八倒,实则错落有致。在白色宣纸上,他用黑色墨水,只那么轻轻一抹,一朵朵透明的.兰花,仿佛带着清澈晶莹的质感盛开。
我曾经深深迷恋其中的简约与安静,那里蕴含着中国文化的深意。
古人强调静以养心,凡书法、绘画甚至诗词文章,多以养心为旨归,宁静致远。周国城画兰花,从下往上画出一片草叶,不是收回笔锋,而是再一次从下往上画出另一片叶子。他的笔锋像梭一样在纸上反复来往奔波,几个来回,一丛兰草就葳蕤在眼前。及至画花瓣,笔锋像闪电一样在草叶间来回跳跃,每一片花瓣都那么轻盈鲜活。在笔锋闪烁跳跃的瞬间,周国城的手分明有千钧之力。难于想象,这安静柔弱、透明轻盈的兰花,竟是借助千钧之力来到世间的。
孔子某日对弟子说:“予欲无言”。弟子问,您不说话,那我们记什么?孔子回答的是:“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无言而静,是古代圣贤体悟的大境界。在静默无言之中,天地运行、人间演化的秩序,从不错乱,乃因背后有一种至巨至伟的力量。后来者的学习领悟,有许多,正是围绕此展开。周国城的兰花,亦不例外。安静的深处,原来蕴藏着奔涌咆哮、汪洋恣肆的力量。而那简约闲适背后,正隐含着率性与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