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善意作文600字3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善意作文600字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善意作文600字 篇1
“踢足只能从地上扬起灰尘而不能得到收获。”泰戈尔在《飞鸟集》里写道。这是告诉我们充满恶意的行为将一无所获。相对地,善意能给人们带来许多美好的事物;鲜花,赞扬,一个同样充满善意的笑容。当我们友善地对待他人时,我们会得到同样的善意。
在那个圣诞夜里,街道上到处是熙攘的人群,许多店家应着气氛店里放上一些充满圣诞气息的小物件。虽然这是个西洋节日,却有很多人自得其乐。有一块地方围着许多兴高采烈的小孩子,出于好奇,我和弟弟朝那走去,才发现那有一个穿着圣诞老人的服装的`工作人员在分发糖果。那人面对笑容,将糖果递给一只只伸手稚嫩的小手,可他脸上的汗水显得他并不那么从容,甚至有些灰头土脸的样子,而那身简陋得有些可笑的服装是我对他的观感并不好,总的来说,他看起来并不太受人喜欢。
显然,和我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有些家长在一边冷眼看着自家孩子接过糖果然厉急匆匆地离开,有些家长则不理会他对小孩亲切地打招呼径自拉着孩子扬长而去,。这个人的脸上并不是没出现过失落,然而这样的情绪很快被热情的笑容所替代,以为又有新的声音在想他请求了。我在一旁漫不经心地看着,直到弟弟上前讨要糖果时头顶被轻轻地抚摸,而弟弟也露出愉快的表情时,我才意识到善意是可以互相传递的,尽管积极的态度不一定能够传达,但消极情绪却能轻易感染他人。他人的消极情绪让你感到郁郁寡欢,而善意却能被累加,如果我们学会爱与信任,同样的我们也可以变得更加友善,并传达善意。
从中我学习到的是,善意是对陌生人最好的馈赠。
善意作文600字 篇2
生活中有这样一种谎言,它无处不在。虽然是谎言,但是却有一股神奇的魔力,让多少人走出自卑的阴影,让多少人充满自信的走向成功,这便是善意的谎言。
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位母亲住院了,虽然那个儿子也不富裕,生活十分拮据,医药费全是自己打零工赚来的,但是每当他去看望自己的母亲时,脖子上永远都戴着金项链,玩着苹果手机……当老人去做手术时,大家都议论纷纷:那条金项链是镀金的,手机只是一个模板……我看完这则故事不仅陷入沉思:谎言不一定是虚假的,这个谎言的背后可是浓浓的儿女情啊。
这儿子在生活中如此拮据,却在母亲面前炫酷,这难道不是一种亲情吗?儿子如此对待母亲不就是希望母亲能多一份安心吗?不就是希望母亲能相信自己生活的很好,不需要父母为之担心吗?难道这种谎言不是生活的添加剂,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纽扣?
偶然。一篇课文让我眼前一亮:一位德高望重的音乐教授为了让作者重拾信心,竟自称耳聋。让“我”可以在他面前尽情的演奏,抛开一切的演奏。渐渐的,作者的琴技突飞猛进,最后终于登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舞台!
这位音乐教授不仅让作者拥有幸福和勇气,更让作者体会到了生活的美丽。如果这位音乐教授没有撒下善意的谎言,作者能取得入的辉煌的成就吗?
看完这篇课文后我不禁埋头思考。在生活中善意的谎言真的可以增加人与人之间距离和感情。善意的'谎言可以是陌生人的帮助。正如这稳重的音乐教授,正因为它的谆谆教导、循循善诱,是作者终于登上舞台。我相信:每当文中的作者在演奏时一定会想到哪位老教授!
善意的谎言其实是无处不在的。我觉得在谎言的背后并不是谎言的邪恶,而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和爱护。它的背后充满了爱,正因为善意的谎言使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
善意作文600字 篇3
不久前,有媒体报道,在公交车上,杨女士给一对母女让座,手机不慎掉落。然而那位母亲不仅阻止女儿叫住杨女士,还将手机占为己有。报道一出,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
现在总有人说中国社会正在变得越来越冷漠,少了陌生人之间的友好,一旦发生什么事,都会想办法避而远之。可是从现实看来,这样的冷漠却似乎成了情有可原。
为什么老人摔倒了不敢扶?因为怕被讹诈;为什么出了事故不敢上前帮忙?因为怕被追究责任。不是人心不古,而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被“以怨报德”中,即使有一颗柔软的心,也不敢轻易出手帮忙。
在春晚小品《扶不扶》中有这样一句台词:“人倒了不扶,那人心不就倒了吗?”可是扶了之后呢?假使被讹诈,又能找谁诉情?又有谁来保障这些好心人的权益?
讹诈别人的人得了好处,帮助别人的人寒了心,这就是“冷漠”的来源。
中国正在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一次的讹诈,两次的误责,一场“不信任”的风暴开始蔓延整个社会。即使再有像杨女士这样热心肠的人,恐怕也不会再次向陌生人伸出援手了吧。
我们都在期待一把有力的铁锤,打破“袖手旁观”的困局。
什么时候那些讹诈别人的人才会受到惩戒,什么时候那些好心人才能得到善的回报?我们需要一面镜子,清晰可见地照出这个社会中一些不合理的存在;我们还需要一双敏锐的眼睛和一双有力度和强度的.手,将这些不合理的存在毫不留情地挑出、摒除。
这双手,可以是政府,可以是媒体舆论,也可以是公民个体。
制定并完善相关的体制,使“恶有恶报,善有善终”;大力抨击讹人者的不道德行为,使讹人者自觉理亏;在接受他人善意的同时道一声感谢……只有为行善者创造一个可以行善、敢于行善、不怕行善的环境,中国才能打破“不敢办、不能帮”的尴尬局面。
让善意得以远行,我们期待能有更多类似杨女士的人的出现,也希望类似的“以恶报善”不再重演。
善意,不应流失于欺诈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