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端午节的作文700字3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端午节的作文700字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端午节的作文700字 篇1
初夏、端午。收起了一周的忙碌,安置于又一个小小的长假。一早起来,就有时光充盈之感,在家做了一番整理工作之后,那些原本东倒西弯的书籍、印章,终于归到了合适的地方,这些看似没有生命的东西,一旦有了合适的位置,也就精神焕发了。散散的阳光下有一种可以放飞的欲望,趁着淡淡的时光,拿起相机,寻寻觅觅起来。
揽秀园挨紧着南湖,却没有南湖的张扬热烈,它极度娴静自然,是一个散心的好去处。揽秀园虽离家不远,往日里也少去踏足,它就宛如一个熟人,时刻呆在你身边,你却不特别去注目他,有些忘乎所以起来。
季节每时每刻都在轮回,转过了冬天,趟过了春天,夏日也就如约而至了。初夏里揽秀园也换上了一派夏的装束,石榴呢?红红火火地绽放,绚丽着一身的荣光。荷花呢?正在宽宽的绿叶中蕴酿盛开的方式,是你这边的花先开呢,还是我这边的花先开?桅子花呢?盛放在高处,人够不到那厚厚大大的花瓣,期盼不到它的嫩白,这花只向下洒落一丝丝特有的香味来充实这夏的味道。
远远望去一丛丛野花肆无忌胆地占据了一大片,走近一看,原来是稚菊。喜欢稚菊,喜欢那种不经意的美,它恰如其分地舒展在揽秀园里,和这揽秀园有着一样的娴静自然,那花白绿相间,素面朝天,无声无息。喜欢稚菊来自一部同名《稚菊》的电影,也是夏日里,也是稚菊盛开的地方,那个叫惠英的女孩,因为稚菊,开始了一段漫长的等待,在等待中时光在错位,情感在错位,在一个个擦身而过和一个个有意无意中,时光转到了那年秋天,雏菊终于如实揭开了它的面容,但它被无情地沾染上血的味道,那时的稚菊里有淡淡的哀愁,凄美绵长。在电影中,稚菊有情,冥冥之中两个陌生人有了一份牵挂和等待;稚菊无情,一直安静的等待,却没有等到幸福的结局,哪怕只是短暂的瞬间;稚菊感人,为一份浑然天成的感情而动容,为稚菊的凋谢而落泪。
这个初夏里,稚菊又意外、又安静地出现了,眼里满是它碎碎小小的身影,那样弱小,那样平常,那样安静,不知不觉那花已经开在心上了。
端午节的作文700字 篇2
说到端午,你们一定会想到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这是我国最传统的习俗,但是你是否想到一位爱国人士呢?那就是屈原。
古时有这么个传说,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王渐渐疏远了屈原,屈原多次劝说楚王,就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自尽。楚国百姓怀念这位为人清正的大夫,于是将糯米包成包投入江中,希望鱼群吃了米而不吃屈原尸身。之后就形成了端午节。
端午节这一天必须吃粽子,插艾叶。小区很多人家的大门两侧都挂上了新鲜的艾叶,空气中弥漫着一袭与众不同的奇特香味儿。粽子,青青的粽叶上缠着两色的细线,体型较长,棱角分明,却像一只只小小的龙舟。
轻轻地拿过一只,将一端的细线拆下,往上一拎,粽子便听话地从细线中脱出,小心翼翼地剥去裹着的粽叶,呀,中间露出了白玉般的糯米,依旧是龙舟形状,让人不忍下口,却又被那略带粽叶清香的浓郁糯米香味所吸引,让人又再次禁不住诱惑,轻轻的咬下一口。
软,香,滑而不腻,难以名状的爽快之感,轻微地粘牙,又被舌调皮地舔去。那种停留于唇齿间的鲜香口感,实在让人回味无穷。
吃粽子流连忘返,念屈原精神刻在心中。
屈原这种爱国的精神令我们敬佩。当我们吃粽子的时候,你有没有想到过屈原;当你们赛龙舟时,只光顾着玩了,有没有想到屈原;当插艾叶时,你有没有怀着一颗悲痛的心来纪念屈原?国家是我们依靠的肩膀,让我们在困难时有个依靠。而爱国是什么,是一个嘴上说而不行动的目标?不,不是,它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在这一天,感情五味杂粮,快乐而又悲伤,痛苦而又幸福。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和敬佩。吃着粽子,心里头别有一番滋味!
端午节的作文700字 篇3
古往今来,关于“端午”的传说很多。我翻了一下书,大约有纪念伍子胥的,有纪念屈原的,有纪念孝女曹娥的,有纪念女诗人秋瑾的,但主要还是纪念屈原的。
屈原何许人也?屈平(约前340年_约前278年),字原,通常称为屈原;芈姓屈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大大增强。后来,屈原因政治斗争,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他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的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的传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的《荆楚岁时记》。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百姓们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他的尸体。他投江时,正是农历5月5日,其后人们每年都在这一天煮粽子来纪念他,这就有了端午的来历。关于这一传说,可以用唐代文秀的《端午》诗为证,诗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对于屈原的遭遇,历代文人感慨万千,写了不少诗词歌赋。如唐朝卢肇的《竞渡诗》、宋朝梅尧臣的《五月五日》、宋朝苏轼的《浣溪沙》、宋朝欧阳修的《渔家傲》、老舍先生的《七律。端午》等等,或直抒胸臆,或借景言情,或寓古于今,或凭吊,或追思,或喟叹,都是难得的作品。但我更看重一个无名氏做的《满江红·端阳前作》。这阕词的原文是:“千载悠悠,成习俗,天中端午。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闾庙外吟君赋。祭圣贤,忠义荡乾坤,伤君去。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子沉江,鹤驾泪淫淫,何其苦。”这阕词既写景,也写人,情景交融,如诉如泣,是一阕脍炙人口的佳作。
其实,无论抱负,无论秉性,无论才华,无论修为,屈大夫都是我们所追寻的目标。因仰慕屈原,今年4月份,我与几个朋友游览三峡,到了屈原的故里秭归,探访了屈原的遗迹,倾听了屈原的传说,加入了纪念屈原的龙舟竞渡,感受了纪念屈原的民俗歌舞。身临其境,才感觉“神矣绝矣,叹为观止矣”。
又逢端午,吃着粽子,想着屈原,写下这些文字。